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4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螳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殺手。為了填飽肚子,螳螂會捕殺任何牠能抓到可當食物的昆蟲,遇到同類也會自相殘殺,螳螂的若蟲都是成群化出來,並且很快的散開,否則較晚化的會被吃掉。(註2)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螳螂英文關鍵字: mantis 參考書目註1:台灣昆蟲教室,朱耀沂編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2012,頁54。註2:昆蟲大奧秘,東方編輯小組企劃,台灣東方出版社,2007,頁90。
駝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鳥綱駝鳥目駝鳥科。是現代鳥類中最大的鳥,不會飛,但奔跑的速度卻相當快。頭小頸細長,嘴扁平,身體龐大,雙腿細長,腳上只有兩個腳趾。耐旱性高,屬雜食性動物。產於非洲、亞洲、美洲。[例]一般人以為駝鳥在遇到危險時,會把頭埋入沙中,其實這是牠在蛋時所用的障眼法。 △鴕鳥
針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卵生哺乳動物。全身長滿棘刺,遇敵則豎起。嘴型尖而似鳥,以捕食螞蟻或白蟻為生,擅長挖洞。雌針鼹產卵後於腹部的袋子化,由母體分泌乳汁餵哺幼兒。目前卵生哺乳動物只有針鼹和鴨嘴獸兩種,針鼹分布於澳洲和附近的塔斯馬尼亞島。
番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此番鵑又稱之為"草嘓"。 寄生行為杜鵑科多有寄生行為,就是將卵產在別種鳥類的巢穴中,讓其他鳥類代為化,更奇特的是某些杜鵑雛鳥出後,便將原有巢主的卵或雛鳥推出巢外,獨自佔有巢主的飼育。這種獨特的寄生行為多是因為鳥類本身已經失去了築巢、卵和育雛的本能。以往鄉間對這種獨特的行為不了解,看到鷦巢中出鷹...
蚊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雙翅目蚊科。形體細長,胸部有一對翅膀和三對細長的腳。雄蚊主食花蜜和植物汁液,雌蚊則多數以人畜的血液為食。卵產於水面,化為水生幼蟲孑孓。能傳染黃熱病、瘧疾、絲蟲病和登革熱。也稱為「白鳥」、「豹腳」、「蚊蟲」。
屎蚵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昆蟲綱鞘翅目金龜子科。背有堅甲,全體黑色,富金屬光澤,常把人畜的糞便推轉成丸球,而慢慢食用,並產軟卵於糞上,化的幼蟲也以糞便為食。[例]屎蚵蜋戴花──臭美。
鴕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蜥蜴、蛇和昆蟲。2. 在鳥類中,鴕鳥爸爸是一個稱職的好爸爸,在繁殖的季節,鴕鳥爸爸不但會築巢,而且卵的任務也主要由雄鴕鳥來承擔,反而是鴕鳥媽媽卵的時間很短,主要的原因是鴕鳥爸爸的體色比母鴕鳥的體色要深,比較不容易被敵人給發現。另外鴕鳥蛋也是鳥蛋中的巨無霸,質地非常堅硬,就算是一個成年人站在上面,也不容易輕易經他踩破,大約每顆蛋長15-20公分,重1公斤~1.8公斤。 被馴服的鴕鳥現在很多人在牧場上飼養鴕鳥,因為牠們很容易被馴服,被馴服後的鴕鳥...
黑長尾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會昂首挺胸、急速的扇動雙翅,一方面是嚇阻敵人,另一目的是掩護雌鳥逃走。而雌鳥一窩可以生下3至5個卵,卵及育雛都由雌鳥一手包辦,除了在隱密的地點以枯枝與落葉等築巢並嚴密呵護,但常不敵天敵或疾病的迫害提早結束了大部分的幼鳥生命,只有極少數的幼鳥可以順利成為延續香火的新生命。<註3>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黑長尾雉/帝雉英文關鍵字:Mikado Pheasant 參考書目註1:保育類野生動物圖鑑,鳥類74頁,姚正得著,台灣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1996年6月出版。註2:台灣野鳥圖誌28頁,何華仁著,常民文化1996年6...
天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則是為了要找尋食物而往南方遷移。天鵝非常專情,終身不換配偶,平時都是成對的生活,形影不離,尤其是在卵期間感情尤為深厚。當雌鳥卵時,雄鳥就會在附近警戒,一旦發現敵人,立刻就會高聲鳴叫,雌天鵝此時就會立即用雜草將卵掩蓋住,然後飛走,等到危險情況過去後,雌鳥就會飛回繼續牠們的化工作。(註2)2. 春、夏兩季是天鵝的繁殖期,每次天鵝都會生五到七個蛋,並負責
藪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巢製作完成後,還會在巢內修飾蹲伏兩天後才產淡綠色且有暗紅色花紋的卵,每次產卵約莫三顆左右。築巢、蛋、餵雛鳥及鳥巢的清潔工作,在夜晚時都是由雌鳥獨自擔負,雄鳥只有在白天時才會幫忙。而雛鳥在出後還是得由親鳥窩在巢中調節他們的體溫,直到第八天後才能離開巢去覓食,而雛鳥的成長速度飛快,第十二天就可以離巢在附近樹枝間做短距離的跳躍飛行,第十五天飛行就可達到數十公尺。<註4>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藪鳥英文關鍵字:Liocichla steer...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