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250.0817 ms
共 16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專業發展學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專業發展學校(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s)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自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66年所發表的「關於教師地位之建議書」中,建議各國齊心一致將中小學教學工作建立成為一種專門職業之後,中小學教師專業能力成長以及專業地位的建立已成為教育先進國家努力的目標,而美國一九九○年代以來專業發展學校(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s)的誕生,為促進中小學教...
|
導生制學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導生制學校是英國人貝爾(Andrew Bell, 1753~1832)在當時的殖民地印度所發展出來的教學法;就是以學生來當導生(小老師)。該方法主要見於貝氏所著的〔教育的實驗〕(An Experiment in Education)一書。這套方法與蘭卡斯特(Joseph Lancaster, 1778~1838)的導生制(Monitorial System)有許多相似之處,兩人因此而相爭了很久;但此一方法在完成其階段性的功能之後,也很快的就成過眼雲煙了。
貝爾的導生制是以成績表現較好的為導生,先將這些導生教會,再由導生來教較差的學生。如貝爾曾說:「今天給我二十四名學生,明天我... |
德國學校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是中歐一個頗有文化傳統,經濟發達的國家,一九九○年東、西德統一後,共有面積三十五萬六千九百五十七平方公里,人口約八千零六十萬人(1992)。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被分成四個占領區,由戰勝盟國英、美、法、蘇聯分別占領。一九四九年英、美、法三國將主權交還德國,於是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而蘇聯占領區便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經過冷戰時期,東、西德於一九九○年十月終於統一。東德接受德國聯邦的憲法與體制加入成為聯邦的成員,也逐步接受了聯邦德國的教育制度。
德國學校制度重要特徵之一便是中等學校的多軌制,許多教育人士認為這種學制欠缺民主精神,於是政府有關單位... |
中間學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間學校(middle school)係指美英國家學制中所設置介於小學和高級中學之間另一種類型的學校,主要目地在於促進中小學教育系統和課程有效銜接,減少中小學生學習鴻溝,以增進學習效果。美國的中堅學校可被視為(Junior high school)的革新,約在1960年代興起,主因在於初級中學未能發揮小學與高中相互銜接的效果,無法因應青少年心理發展和學習需求,因此為了讓青少年...
|
尼泊爾學校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尼泊爾介於中、印兩國之間,以喜馬拉雅山為界,其領土約有十五萬平方公里,人口依一九八二年之統計,約有一千五百萬,但在逐年增加中。
據一九七一年尼泊爾教育部出版之〔國家教育體制計畫〕一書所陳述的:尼泊爾之小學教育目的在於教導學生讀、寫、算之能力,並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與行為。自小學四年級起,即開始學習英語。小學教科書概由國家課程、教科書與督導發展中心負責設計,但邀請地方教育學者共同撰寫。 現行尼泊爾小學教育已從一九八○年起,由原先之三年延長為五年;但強迫入學只及於前三年,故嚴格的說,尼泊爾之義務教育只有三年而已。幼稚園並不普遍,只在都會區設置,招收三歲至五歲幼兒。 |
學校的結構功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提倡「學校的結構功能」的是德國教育家費爾德霍夫(Jürgen Feldhoff),是受美國社會學家帕森斯(Talcott Parsons, 1902~1979)的「結構功能的社會學理論」(Structure Functional Sociological Theory)的影響,把學校看成是社會制度的雛型。從這方面,把學校看成是一種組織,一種社會機構。從社會觀點看學校實際,可以把學校看成是一種相互關係、有規範、有普通社會習性、有期待的制度。
把學校看成是一種「機構」的觀念,採取民俗學及文化人類學的觀點,認為學校有四項功能:(1)透過行為習性,提出人的行為指導方式;(2)透過消除... |
葡萄牙學校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葡萄牙的國土包括南歐伊比利半島和阿述爾以及馬地拉兩群島,面積九萬二千三百八十九平方公里,人口一千六百四十二萬人(1992)。葡萄牙在經濟上是歐洲比較落後的國家。其教育和歐洲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的新教育思潮脫節,教育資源十分缺乏。學校的課程雖由教育部規定,但教學細目卻由各校教師小組自行決定。教學方法並不一致,多墨守傳統。
葡萄牙的私立學校,尤其是天主教學校,在整個教育系統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九七六年通過,一九八二年修正的〔憲法〕對這種情況予以保障。私立學校可設宗教課程,公立學校卻不得設立。 葡萄牙的學前教育從二歲到六歲,大部分保育學校是私立的,並非義務性質。一九... |
重點學校(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點學校係指中國大陸在一定的地區或層次範圍內,以同級同類的眾多學校中,由有關教育行政部門審批確定的集中一定人力、物力、財力優先辦好的學校。重點學校一般擁有較高的師資水準、較好的設備條件、較強的領導力量以及較好的學生來源,在資源上也往往獲得優惠待遇。目前重點學校包括國家各部委所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及各省、市、自治區所屬的地方重點大學、重點普通中學和重點職業高級中學。
一九五三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最先提出「要辦重點中學」。總理周恩來在一九五九年第二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在各級全日制的正規學校中……應當首先集中較大力量辦好一批重點學校,以便為國家培養更高質量的... |
巴西學校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巴西的全名為巴西聯邦共和國(Federative Republic of Brazil),地處南美洲的北部,幅員廣大,為南美洲的第一大國,全世界的第五大國。根據一九九三年的統計資料,人口約為一億五千一百萬。
在一五五○年為葡萄牙的殖民地之前,巴西的原住民印第安人並未發明文字,也無任何正式教育可言。一八二二年脫離葡萄牙的統治之前的巴西教育,主要是由教會辦理。一八二三年,成立巴西帝國,普及教育開始萌芽。一八八九年成立共和國時,已略具現代教育的雛型。一九三一年成立教育與健康部,一九三四年共和國憲法頒布,現代巴西教育體制於焉確立。 現行巴西的教育,主要根據一九七一年頒布... |
反學校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反學校文化是學生次級文化或青年文化的一種特殊類型,主要特徵是學生反抗教師權威、鄙視學校價值,同儕之間另有一套不是建立在學業成就上的地位體系。高登(C.W. Gordon)的研究發現,學生在非學業活動之成就,容易助其獲得較高的同儕地位。柯爾曼(J.S. Coleman)的研究也發現,高中男生想在學生團體中獲得較高的地位,最好努力運動,成為體育明星,女生則須努力裝扮自己,培養社交能力,爭取人緣,優異的學業成績,不論男女都比較不受重視。
關於「反學校文化」的成因,學者提出的解釋甚多。首先,結構功能論者認為,使學校文化是地位不利的學生,在學校「地位競逐」的過程中,又遭遇挫折與失敗的產...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