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4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同儕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儕學習(peer learning)是個人在完成某學習任務的歷程中,經由同儕的互動和協助,獲得情緒的社會性支持,以及相互的教導與學習,易使彼此的學習成效提高的一種學習型態。   同儕學習是合作學習的一種,乃是基於在同儕共同學習能提升成效的假定。同儕是指隸屬於同一社會群體的成員,尤其是相似年齡、年級或地位的組合。其特性是彼此權力關係上的平等,因此同儕學習強調的是學習的社會本質,在學習歷程中,由於處於平等地位,故在認知衝突中更能引發重新思考,而促使認知發展;此外,同儕合作學習亦能獲致情緒的心理支持,以及學習的正向激勵,故有助於彼此學習效能的同步提升。   同儕輔導(peer tutoring...
Guthrie, James W. (2003).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New York: Macmillan Reference USA.
English, Leona M. (2005).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adult education. Houndsmill, Basingstoke, Hampshire : Palgrave Macmillan.
錢傳明(2008)。支援同儕學習的程式語言教學平台。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悅趣化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悅趣化學習2 定義3 優點4 缺點 悅趣化學習 定義悅趣化學習是一種透過玩數位遊戲及智慧型玩具來學習的概念,主要是透過數位遊戲和智慧型玩具的趣味性結合教育以圖達成寓教於樂的教學理想。透過一邊遊戲一邊學習,可以提供
學生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習權(the right to learn)是指個人在所處環境中充分開展閱讀、思考、生活以及創造能力的一種基本權利。 定義1985年聯合國科學文化組織(UNESCO)第四次國際成人教育會議宣言,特別強調學習權的概念,並對於學習權的內容提出清楚的界定:學習權是閱讀和書寫的權利、提出問題和思考問題的權利、...
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習區或稱學習「角」,為幼兒學習活動環境布置中,各領域學習活動空間的總稱。教師在不同領域的學習活動空間中,依活動中心主題或單元,及教師觀察、了解幼兒學習傾向與興趣之所在布置,安排各式玩具、教具或事物供給幼兒觀察、探索、操弄、學習、活動的區域。學習區的命名則依幼兒階段的身、心發展及學習媒體的特性大致分為六大類型:
  1. 語文類:有圖書館、視聽區等,備有各式幼兒故事書、錄音帶、放音機、錄影帶、電視、字卡、印章、黑(白)板等,讓幼兒快樂地學習語言文字。
  2. 益智類:有益智區、數學區等,備有各式數學玩具、啟智玩具、數字、時鐘、秤、珠子、長短不一之木棍、輕重、比例分類、...
服務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服務學習(Service Learning)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服務學習於1960年代,因為美國高等教育以及學生參與社會正義的需求和呼聲日漸殷切,同時配合杜威(Dewey)經驗教育的論述,服務學習因此在70年代於許多校園中蓬勃發展,到1980年代末期,更在許多深信服務學習...
學習型組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習型組織(Learning organization)目錄1 解釋2 起源3 主要內涵4 參考書目5 關鍵字 解釋是指稱一個組織能夠不斷藉由學習、運用系統思考從事各種不同的實驗與解決問題,且能進一步擴展個人知識與經驗,甚至改變整體組織的行為,此種方式能夠強化組織適應與革新的能力。其認為過去人們對事物的理解總認為要把問題加以分解,把世界分成片段來理解。所付出的代價是失去對事件整體的了解,不了解自身行動所帶來的一連串後果。
觀察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察學習學習者觀察到示範者的行為和該種行為的增強過程,雖然並未參與該種行為,也未直接獲得增強,卻可因此模仿示範者的行為,而完成學習,亦稱為替代學習(vicarious learning)。
  觀察學習的理論是介於制約學習與認知學習之間的一種學習理論。由於學習者憑觀察別人因行為表現而得到獎賞,因而學到加強或抑制該行為,此種以認知歷程代替直接嘗試的學習,亦稱為無嘗試的學習(No-Trial Learning)。
  觀察學習的歷程主要包括五個步驟:首先是學習者注意到示範者的行為;其次是學習者將所觀察到的知覺經驗貯存到記憶系統中;再次是學習者發展出複製此行為的能力;第四是...
情境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習理論的研究到了一九八○年代後期,雖然已相當可觀,但是仍然有不盡理想的地方。理論與應用之間,仍有解釋不夠完善之處。布朗(J. Brown)、柯林斯(A. Collins)及杜谷(P. Duguid)於一九八九年首先提出情境認知的概念,認為知識是情境化的。情境認知強調概念性知識(conceptual knowledge)如同一組工具(tools),只有主動的使用及琢磨,才能徹底了解工具的功能。他們指出「活動、概念與文化是相互依賴的,缺一不可」。他們強調學習應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因而提出「認知學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來替代學校的教學模式。
  認...
組織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組織學習(organizational learning)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指組織成員在其工作場域中,彼此經由有意義的個人和小組的行動學習,持續進行知識的分享與創造,並形成組織智慧,以提升組織表現。(註1) 內容說明組織學習並非近年來的概念,早在1987年阿吉里斯(C.Argyris)和熊恩(D.A.Schon)共同出版《組織
終身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終身教育。參見「終身教育」條。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