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霓裳羽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意義3 相似詞4 相反詞5 例句 出處1.初刻拍案驚奇˙卷七:「這些仙女,名為『素娥』,身上所穿白衣,叫做『霓裳羽衣』。」亦稱為「霓裳」。2.樂府詩集˙卷五十六˙舞曲歌辭五˙唐˙王建˙霓裳辭:「仙女數百,皆素練霓衣,舞于廣庭。問其曲,曰:『霓裳羽衣』。」 意義1. 仙人所穿的服裝,五彩薄細,有如虹霓的衣服。2. 樂曲名。是唐代著名的宮廷舞曲。 相似詞 相反詞 例句她彷彿穿著霓裳羽衣一般,美麗動人!
雍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此一來,不但皇子們不敢懈怠,就連師傅們也不敢稍有疏忽。康熙對兒子們的學習抓的很緊且嚴格,令當時出入宮廷的西方傳教士們,對康熙教育皇子的方式非常驚訝,認為這種嚴格的管教及教育方式,在歐洲各國都是難以辦到的。同時,在正規教育以外,康熙也很重視皇子們的道德修養以及適合他們身分的鍛鍊。因而從皇子們懂事起,就訓練他們騎馬、射箭與使用各種火器,以此作為皇子們的娛樂和消遣,從中養成他們的尚武習慣,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冀望他們能儘早的堅強起來,並且能同康熙一樣習慣於簡樸的生活。在康熙嚴格的培養與教育下,諸皇子們大多能文能武。少年和青年時...
瓊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電影歌曲幾乎交由鳳飛飛包辦演唱,電影歌曲作曲者則是左宏元。瓊瑤近年著作偏好以歷史背景取材,尤其是清朝宮廷貴族為故事背景,又喜好代入自身早年經歷為人物原型,典型如介入他人婚姻的第三者女性,並且以婚外情女性較受同情、較匹配男主角、甚至最後若非取代男主角元配,就是自殺殉情為主要情節。一般認為瓊瑤作品有歷史背景,但是並不注重歷史根據(比如說清朝皇帝的親生皇子娶漢族女子為正妻,但清朝皇族宗室的正妻必須為八旗女子),並且缺乏人物呈現、情節佈局等等的原創性,書中人物不論男女的極端情緒化,人物及情節與現實的嚴重脫節,也是被詬病的原因。她...
趙孟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元代引領風騷,他以文人身分涉入繪事。中國繪畫在南宋前,雖有眾多"知識份子"在鼓吹文人畫,但仍沒改變宮廷畫風引導繪畫主流的局面,而這主流到了南宋,似乎是跟著宮廷畫風走到了極端,趙孟頫察覺到這些現象,開出了托古改制的藥方,把原來從宮廷情趣出發引導畫風,變為以文人的審美情趣出發,提倡繼承唐與北宋繪畫精華,重視神韻,追求清雅樸素的畫風。在藝術主張上他強調:"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
蹈矩循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循規蹈矩」之典源,提供參考。 《隋書.卷一四.音樂志中》齊之以禮,相趨帝庭1>。應規蹈矩,玉色金聲2>。動之以樂,和風四布。龍申鳳舞,鸞歌麟步3>。 〔注解〕 (1) 帝庭:朝廷、宮廷。 (2) 玉色金聲:比喻操行貞固。 (3) 龍申鳳舞,鸞歌麟步:形容唱歌跳舞,生活快樂。
八王之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但是,武帝去世,惠帝即位後,惠帝后矯詔殺了宰相,又誅楚王瑋。賈后(註2.)誅殺異己後,生活日趨糜爛,宮廷淫亂不堪,甚至見到美少年,即從路上拉入宮中,淫亂後即殺之。對於賈后的糜爛荒淫,昏庸得甚至問飢民為何不食肉糜的惠帝自然不能加以制止。宗室趙王倫(武帝之叔)終於發動政變,殺盡賈氏一黨,幽禁賈后,進而廢惠帝自立。其他的諸王當然不能坐視,遂起兵滅趙王倫,擁惠帝復位。旋即演變成諸王之間的戰爭。而參與諸王之亂的有八王,故史稱八王之亂。而八王中有些王與胡人勾結,胡人乃趁勢南下。永嘉五年(西元311),匈奴攻入晉都洛陽,虜懷帝而去(永...
杜漸防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權,從小處防範弊病,並制止它逐漸擴大,這樣才可以除去禍患,聚集福慧。後來和帝命丁鴻為太尉兼衛尉,駐守宮廷,並收回竇憲的兵權,削奪竇氏的權力,終於化解了一場政治危機。後來「防微杜漸」這句成語可能就這裡演變而出,在錯誤或壞事萌芽的時候及時制止,杜絕它發展。
姜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155~1221)字堯章,自號白石道人,宋鄱陽人。終生未出仕,常往來於鄂、贛、皖、浙、蘇之間,後病死於杭州。姜氏精通音律,常自度曲,工詩,詞尤精。夔詞以句琢字鍊、清麗婉約見勝。在白石道人歌曲六卷中,有十七首詞曲均有古工尺字旁譜,為研究詞樂的重要資料。寧宗廣元三年進《大樂議》一卷及《琴瑟考古圖》一卷,論評古今的樂制問題,建議整理宮廷音樂,但未被採納,今已失傳。著有《白石道人詩集》、《詞集》、《歌曲》等。
教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時管理宮廷音樂的官署。唐代開始設置,專掌雅樂以外的音樂、舞蹈與百戲等的教習、排練及演出等事務。凡是宮中宴會,都用女樂歌舞表演,故官妓也稱為「教坊」。宋、元、明皆沿設,至清雍正年間始廢。唐.白居易〈琵琶行〉:「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南唐.李煜〈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詞:「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也稱為「伎坊」。
出言無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出言不遜」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史記.卷四九.外戚世家》是記述漢高祖至武帝五代漢皇的后妃之事,以正后為主,兼及后妃的親族,故稱為外戚世家。從這些后妃之事,可以反映宮廷內部的情況,也能看到帝王生活中的另一面。后妃之間為了爭寵、爭權勢而進行的明爭暗鬥,往往也構成了整個政治形態中鬥爭的一部分。典源是敘述景帝與栗姬之間的一段史事。栗姬是景帝長子的母親,與長公主有一些磨擦,長公主為此常常在景帝面前說栗姬的不是,景帝因此惱恨栗姬。曾經有一次,景帝身體不好,心情不快樂,就把那些被封王的兒子們託付給栗姬,並對她說:「我死了以後,你要好好的照顧他們。」栗姬因為生氣,不肯答應,說話還傲慢無禮。景帝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