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循規蹈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隋書.卷一四.音樂志中》齊之以禮,相趨帝庭1>。應規蹈矩,玉色金聲2>。動之以樂,和風四布。龍申鳳舞,鸞歌麟步3>。 〔注解〕 (1) 帝庭:朝廷、宮廷。 (2) 玉色金聲:比喻操行貞固。 (3) 龍申鳳舞,鸞歌麟步:形容唱歌跳舞,生活快樂。
一鳴驚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您。」齊威王一下子來了興趣,連忙問道:「到底是什麼事啊?」淳于髡說:「我國有一隻大鳥,棲息在大王的宮廷裡,已經有好幾年了,但是牠不飛也不叫,不知道是為什 麼?」齊威王明白淳于髡所說的大鳥就是在指他,說他為什麼成天待在皇宮,不理朝政。於是齊威王挺直身 子,笑著說:「這個我知道。那大鳥不是不飛,而是不高興飛。如果牠展翅飛翔,一下子就可以沖破青天,直上雲霄。那大鳥也不是不鳴,如果要鳴,一定一鳴驚人。」淳于髡知道齊威王明白他的意思,便笑著說:「大王的指教十分英明,如今很多朝臣都在等待著大鳥飛翔和鳴叫啊!」齊威王是個聰明人,從此...
出言不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四九.外戚世家》是記述漢高祖至武帝五代漢皇的后妃之事,以正后為主,兼及后妃的親族,故稱為外戚世家。從這些后妃之事,可以反映宮廷內部的情況,也能看到帝王生活中的另一面。后妃之間為了爭寵、爭權勢而進行的明爭暗鬥,往往也構成了整個政治形態中鬥爭的一部分。典源是敘述景帝與栗姬之間的一段史事。栗姬是景帝長子的母親,與長公主有一些磨擦,長公主為此常常在景帝面前說栗姬的不是,景帝因此惱恨栗姬。曾經有一次,景帝身體不好,心情不快樂,就把那些被封王的兒子們託付給栗姬,並對她說:「我死了以後,你要好好的照顧他們。」栗姬因為生氣,不肯答應,說話還傲慢無禮。景帝很氣憤,懷恨在心,但並沒有說出口。後來「出言不...
防微杜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權,從小處防範弊病,並制止它逐漸擴大,這樣才可以除去禍患,聚集福慧。後來和帝命丁鴻為太尉兼衛尉,駐守宮廷,並收回竇憲的兵權,削奪竇氏的權力,終於化解了一場政治危機。後來「防微杜漸」這句成語可能就這裡演變而出,在錯誤或壞事萌芽的時候及時制止,杜絕它發展。
金科玉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揚和鸞肆夏以節之,施黼黻袞冕以昭之,正嫁娶送終以尊之,親九族淑賢以穆之。 〔注解〕 (1) 祕府:宮廷保藏圖書祕記的地方。 (2) 書林:形容藏書的豐富。 (3) 胤:承繼,接續。 (4) 殷、周:殷,指殷商,朝代名,約當西元前十六世紀至前十一世紀,為商湯滅夏後所建立的國家,傳至紂,被周武王所滅。周,朝代名(西元前1122∼256),周武王滅商至周赧王為秦所滅,共歷八百六十七年。 (5) 紹:繼承。 (6) 唐、虞:唐,傳說中帝堯的時代。虞,指虞舜,因建國於虞,故稱之。 (7) 懿律:美好的法令。 (8) 嘉量:周代量器名。 (9) 宣臻:遍至。宣,遍也。
望眼欲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ㄜˊ。折傷羽莖,比喻不得志。 (5) 聯翩:形容連續不斷的樣子。 (6) 禁掖:宮中旁殿,亦泛稱宮廷。 (7) 青蒲:指天子內庭。因其地上有青色蒲席,故稱青蒲。 (8) 原憲:西元前515∼?,字子思,又稱原思,春秋魯人,一說宋人。孔子弟子,清靜守節,安貧樂道,孔子相魯時,嘗為邑宰,後隱於衛。 (9) 伏虔:即服虔,初名重,又名祇,字子慎,生卒年不詳。東漢河南人。以經學著,曾任九江太守,撰有《春秋左氏傳解》,曾以《左傳》駁難今文經學家何休。〔參考資料〕 唐.白居易〈江樓夜吟元九律詩成三十韻〉詩(據《全唐詩.卷四四○.白居易》引)顧我文章劣,知他氣力全。工夫雖共到,巧拙尚相懸。各有詩千...
禍起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蕭牆是古代宮廷內當做門的屏風,何晏《論語集解》引鄭玄注︰「蕭之言肅也。牆謂屏也。君臣相見之禮,至屏而加肅敬焉,是以謂之蕭牆。」所以蕭牆用來比喻內部,災禍從蕭牆那樣近的地方引起,表示禍亂起於內部,而非外來。在《論語.季氏》篇中記載,由於季氏要攻打顓臾,所以輔佐季氏的子路和冉求來請教孔子的意見。孔子回答:「一個國家如果財富平均,人民就不虞匱乏;如果上下和睦,人民就能安居樂業;國家之內沒有禍亂,就不會傾覆。如果他國的人民不服,那就以德行感化他們,使他們來歸。他們來歸之後,就要使他們安定。如今你們兩人輔佐季氏,不能德化他國的人民,邦國分裂瓦解,無法保全,反而要在國內動兵征伐。我怕季氏的憂患,不是遠在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宮廷、朝廷。如:「宮廷大內」。《史記.卷一二○.汲黯傳》:「以數切諫,不得久留內,遷為東海太守。」
神機妙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機妙算」原作「妙算神謀」,出自於唐.劉知幾〈儀坤廟樂章〉詩。這是一首郊廟享宴頌詩,歌詠大唐皇帝的天威。詩開頭二句:「妙算申帷幄,神謀出廟廷。」「妙算」、「神謀」即是指天子高明的算計與謀略,出於軍帳與宮廷中,建立這偉大帝國。「妙算」與「神謀」指料事精準、神奇高妙的機謀策略。後來「神機妙算」成為常用的成語,用來形容計策高明、預料準確。
武則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廢李旦自立為則天皇帝,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史稱“武周”。神龍元年正月,八十二歲的武則天在一場突發的宮廷政變中下台,唐中宗李顯復位,改周為唐,一切又回到原來李唐王朝的軌道上。 政治功績則天稱帝後,更重視人才的選拔和使用。她認為“九域之廣,豈一人之強化,必佇才能,共成羽翼”。凡能“安邦國”、“定邊疆”的人才,她不計門第,不拘資格,一律量才使用。為了廣攬人才,她發展和完善了隋以來的科舉制度,放手招賢,允許自舉為官、試官,並設立員外官。此外,她還首創了殿試和武舉制度,為更多更廣地發現人才,搜羅人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比如,中唐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