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徐志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志摩!天下豈有圓滿之宇宙?……當知吾儕以不求圓滿為生活態度,斯可以領略生活的妙味矣。……若沉迷於不可必得之夢境,挫折數次,生氣盡矣。鬱邑佗傺以死,死為無名。死猶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墮落至不復能自拔。嗚呼!志摩!可無懼耶!可無懼耶!」志摩答覆任公的信,不承認他是把他人的苦痛來換自己的快樂。他回信說:「我之甘冒世之不韙,竭全力以鬥者,非特求免凶慘之苦痛,實求良心之安頓,求人格之確立,求靈魂之救度耳。人誰不求庸德?人誰不安現成?人誰不畏艱險?然且有突圍而出者,夫豈得已而然哉?我將於茫茫人海之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
恭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致賀的敬詞。《紅樓夢》第六三回:「得此籤者,必得貴婿,大家恭賀一杯,共同飲一杯。」
解組歸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組,繫印的絲繩。解組歸田指解下印信,辭去官職,回鄉務農。《野叟曝言》第一二一回:「只消婆婆親寫一書,說爹爹因富貴已極,欲解組歸田,而意不能決,必得舅公一勸,同為五湖之遊。」
吁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驚恐的樣子。唐.柳宗元〈乞巧文〉:「吁吁為詐,坦坦為忝,他人有身,動必得宜。」
勞而無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花費了精力,卻毫無功效或收穫。《莊子.天運》:「今蘄行周於魯,是猶推舟於陸也,勞而無功。」《呂氏春秋.孝行覽.本味》:「求之其本,經旬必得;求之其末,勞而無功。」也作「徒勞無功」。
流水高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高山流水」之典源,提供參考。 #《列子.湯問》伯牙1>善鼓2>琴,鍾子期3>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4>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5>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游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注解〕 (1) 伯牙:春秋時楚國人,生卒年不詳。善鼓琴者,與鍾子期為至交。 (2) 鼓:彈奏。 (3) 鍾子期:春秋楚國人,生卒年不詳。與伯牙為至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子期聽...
至死不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死仍不覺悟。形容極為頑固。《抱朴子.內篇.道意》:「求乞福願,冀其必得,至死不悟,不亦哀哉?」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四.五柳先生下》:「大率才高意遠,則所寓得其妙,遂能如此。如大匠運斤,無斧鑿痕。不知者疲精力,至死不悟。」
舉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行事發令。《管子.幼官》:「舉發以禮,時禮必得。」
隨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照個人的意思或心願作。《紅樓夢》第七六回:「說貧窮之家,自為富貴之家事事稱心,告訴他說竟不能隨心,他們不肯信的,必得親歷其境,他方知覺了。」
報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報復。《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上》:「每漢兵入匈奴,匈奴輒報償。漢留匈奴使,匈奴亦留漢使,必得當乃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