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千方百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挖空心思,絞盡腦汁,費盡心機,想方設法,處心積慮反義:無所用心辨似: 「千方百計」及「處心積慮」都有費盡心思的意思。 「千方百計」側重於想盡各種辦法;「處心積慮」側重於費時蓄意謀劃。 千方百計 處心積慮 辨似例句 ○ ㄨ 凡事皆須務實,一心只想投機取巧,即使費盡了~,仍然無法獲致成功的。 ㄨ ○ 他對那家公司的經營權~已久,此次不惜花費重金,似乎勢在必得
各自為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宋.羅泌《路史.卷三一.國名紀八.究言》:「醝茗竹漆,有無、多寡,任土增損,必得其宜。夫然,故遠近、利害、少多、治亂各自為政,有不煩於上之屑屑。京都內史,特亦不過勤卹幾甸,脩其禮樂。」
鐵杵磨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遂卒業。」用來鼓勵人耐苦精進,不屈不撓的堅持到底,奮力進取,必有成功的一天。試想一條鐵杵要磨針,勢必得付出許多毅力和勞力,且必須經過很長一段時間並曾遇到困難。相同的,我們要做好一件事情或研究一門學問,也會遇到無數的挫敗。俗語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如果我們沒有恆心,既怕困難,又怕挫敗,那只有半途而廢,百事無成。 相似詞有志者事竟成、持之以恆、鍥而不捨、水滴穿石、矢志不移 相異詞半途而廢 造句李白鐵杵磨針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努力不懈一定能達成目標的。 補充說明李白(西元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李...
必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定、必定。三國魏.嵇康〈養生論〉:「若夫立德,必須貴乎?則幽厲之為天子,不如仲尼之為陪臣也。」《三國演義》第五四回:「他若不還時,必須連累足下。倘主公見罪,奈何?」
2.強調命令語氣。如:「即使颳風下雨,你也必須來。」
為所欲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毫無拘束,毫無顧忌。《資治通鑑.卷一.周紀一.威烈王二十三年》:「以子之才,臣事趙孟,必得近幸。子乃為所欲為,顧不易邪?」
熟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技術純熟。[例]那些球員個個身手矯捷、動作熟練,一副勢在必得的樣子。
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傳說中被虎吃掉後又供虎使喚的鬼。如:「為虎作倀」。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七.姑妄聽之三》:「聞倀役于虎,必得代乃轉生,是殆倀誘人自代,因引人捕虎報冤也。」
辨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小、輕重的辨別,到文字與符號(如+-×÷等)的辨別,都是兒童必須學習的。影響辨別的內在條件是,個體必得經由感官覺察到刺激,而且能辨別個刺激之間相同的或相異的特徵。此種內在條件雖不能直接觀察,但可由個體表現的外顯反應來確定。因此,在教兒童辨別學習時,要想了解兒童是否具備了內在條件,要求他指出刺激的一同特徵是必要的。在教學情境中安排外在條件時,教師可按學習原理中的兩項原則來處理:其一,當兒童表現正確反應時,立即給予適度的強化(表示讚賞)。其二,讓正確的反應多加幾次練習,以避免遺忘。 資料來源張春興(2005)。教育心理學。...
往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上指:(1)死後投生。《大正藏.淨土宗部.唐.懷感.釋淨土群疑論.卷四》:「今此往生極樂,蓮花開已,見佛聞法。」(2)投生到阿彌陀佛淨土。《大正藏.淨土宗部.宋.王日休.龍舒增廣淨土文.卷四.食肉說》:「據閻羅王告鄭隣之言,則至誠為念彼佛,必得往生。」
一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次。《紅樓夢》第五七回:「每一驚時,必得紫鵑安慰一番方罷!。」《文明小史》第三九回:「見面之後,彼此寒暄一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