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424.22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認知能力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推理、判斷、創造等複雜的心理活動均屬之;個體知識獲得的歷程,及個體在生活環境中究竟如何獲知,知之後在必要時又如何用知。認知發展是除了智力發展之外(狹義的定義),泛指一切認知行為的發展。 二、認知能力的內涵1.知覺(perception):指個體以生理為基礎的感官獲得訊息,進而對其周圍世界的事物做出反應或解釋的心理歷程。2.記憶(memory):引起個體反應的刺激、事件、形象、意見等消失之後,個體仍能保留原反應的心理功能;對內在心理結構或大腦生理功能中假設的一種儲存訊息的系統,以及方便隨時使用的處理歷程;個體在環境中為適應...
全語文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習,而學會社會中語音、語意、語法和語言的實用法則,可以讓學習更廣、更深。冒險和錯誤是語言發展自然和必要的過程:鼓勵學生猜測,才能具有冒險心去自創語言,也才能建構自己的意義。所以老師要允許學生冒險、犯錯。錯誤的產生能夠提供老師更多學生的訊息,透過老師的引導,他們能錯誤中成長,他們將逐漸發展出符合約定俗成的語言規則。 全語文在教學上的應用(引自吳芬玲,2004)朗讀:老師先念繪本內容給兒童聽,以培養兒童的閱讀興趣、認識故事的基本結構。兒童也可以齊聲朗讀、輪流朗讀,化身各種角色,以不同的聲音朗讀故事。教師可以藉著朗讀活動,培...
Fritz_Perls_完形治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藉口,並釋放原先未了非真實的我所佔據的大量能量。接觸與抗拒接觸:接觸(contact)是改變與成長的必要條件,有效的接觸是指與自然及他人產生互動時,不會因而失去自體感。抗拒接觸是種避免完全且真實的經驗此刻的防衛方式。在完形治療中,會面臨的五種主要抗拒接觸的方式為:內攝(introjection):不加思索,且未加消化使之適合自己,就接受他人的信念及標準,使人的精力都花在吞入所遇到的東西。投射(projection):把部分自我屏除出丟給環境,並且不去感覺這部份的自己,也不為其負起責任,使得我們無法改變。迴攝(retrof...
反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省察自己的言行。[例]反省是一種勇氣的表現,也是提升道德修養的必要手段。
編序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蒐集有關之技術用語、事實、法則、原理與個案。3.將這些材料盡可能的以直線發展順序加以安排,如有必要也可以分支。4.將教材中之細目分布均勻,使學生能完全精通所學內容,不可有所偏失。5.利用現有之增強呈現方式,選擇個體所作之有效反應加以增強,並藉著控制變項來促使個體做出更複雜、精密之反應。6.設法使先前學過之術語或事實,能間歇的出現在後來之戲目中,並加強複雜程度;換言之,讓學過之教材內容一直保持生動。 優點與限制1.優點:(1)補救班級教學的缺點。(2)提高學習效果。(3)減少學習挫折。(4)易於診斷學習困難。(5)改...
瘖啞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聽能又無語能的人。依刑法規定瘖啞人若有犯法行為,得減輕其刑;但於必要時得令入相當處所,施以監護。
必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必需、必要、務必
未竟事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入當下的意識活動,妨礙意識與自我及外界環境與他人的溝通和接觸,並終至以逃避體驗時可能的痛苦,而不願做必要的改變,不能突破僵局也阻礙成長的可能性。未竟事務將會一直持續存在著,直到個體妥善面對、處理予之處理後才算「完成」。若累積到相當強度時,個體陷入偏激、苦悶狀態,以及自我打擊無法自拔,也容易發生偏差或異常行為(例如心神不寧、強迫性行為、過分拘泥、壓抑自我表現與自我摧殘、疲勞、注意力散漫、混亂、緊張、身體疾病、破壞等不滿足模式)而無法充分意識「當下」。 參考文獻呂勝瑛(2008)。諮商理論與技術。台北市:五南。李茂興譯(19...
現實治療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覺誤差;工作員應有不屈不撓的精神,不輕言放棄對工作員的治療。但後來有學者將原先的八大階段擴展成17個必要及7個必不的原則,17 個必要分別是運用專注、要一致、禁此武斷、不期昐、運用幽默感、做自己、分享自我經驗、傾聽陳述中的隱喻、傾聽主要問題、聚焦、承受行為的結果、允許沉默、同理心、注重道德、重復提問、改變才能有希望及設定界限。7個必不分別是辯論、輕視、批判、貶低、鼓勵找藉口、挑剔及輕易放棄。 介入在現實治療法中,工作員會運用WDEP的方法介入案主,...
溝通特權(privileged_communicat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能會遇見通報與否的兩難議題,若符合諮商專業倫理守則「保密特殊情況」的情境,助人專業人員可以直接進行必要的通報或知會,較不會兩難;但當事實情況不明確、當事人不願通報施暴者、當事人希望助人專業人員提供其改過機會、通報後可能讓助人專業人員招致麻煩等情況,較易產生通報與否的兩難議題。 參考資料1. Gerald Corey (2009).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修慧蘭、鄭玄藏、余振民、王淳弘、楊旻鑫、彭瑞祥譯)。台北市:新加坡商聖智學習。(原著出版於2009)p.442. 洪莉竹. (2008). 中學輔導人員專業倫理困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