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同聲相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聲音相應和。語出《易經.乾卦.文言》:「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唐.孔穎達.正義:「同聲相應者,若彈宮而宮應,彈角而角動是也。」後比喻志趣相同的人互相應和。《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等傳.評曰》:「昔文帝、陳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聲相應,才士並出。」唐.楊烱〈晦日藥園詩序〉:「凡我良友,同聲相應。」也作「同聲之應」。
脾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脾臟與胃的合稱。比喻志趣、喜好。[例]他們倆脾胃相投,很快就成為莫逆之交。
道同志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宋.陸九淵〈祭呂伯恭文〉:「道同志合,惟公不二,拜書乞銘,公即揮賜。」也作「道合志同」。
聲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聲音和氣息。《易經.乾卦.文言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句下唐.孔穎達.正義:「同聲相應者,若彈宮而宮應,彈角而角動是也……此二者聲氣相感也。」後用以比喻朋友間志趣相投合。
我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們,特指某一志趣相投的群體。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文明小史》第二三回:「人家尊重學生,原為他是曉得自治;將來有些事業全靠我輩,何等價值。」
聲氣相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彼此志同道合,志趣相同。《隋唐演義》第八九回:「兄今因許公而識張公,自然聲氣相投,定行見用於世,各著功名,可勝欣賀。」也作「聲氣相求」。
流言飛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挾武庚叛亂,後為周公所平。 「流言」一語亦見於《禮記.儒行》,裡頭描述士人之間的交往,有共同的志趣,相處起來很快樂,即使很久沒有見面,對彼此的信任也不會受到謠言的破壞,這樣才是真正的朋友。此處的「流言」亦是謠言的意思。 「蜚語」則是出自《鶡冠子.武靈王》,趙武靈王是一位有為的國君,他曾經教導人民胡服騎射,學習胡人的優點,來強大自己的國力。有一次他問龐煥說:「我曾經聽飛語流傳說:『百戰而能得勝,不是最好的;不戰而能得勝,才是最好的。』不知道你有什麼看法呢?」這裡的「飛語」指的是沒有根據的言論,同「蜚語」。後來這兩個典源合成「流言蜚語」,指製造不實的傳言,用來詆毀他人。後泛指謠言。
相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雙方合得來。[例]她們兩人志趣相投,常在一起讀書。
同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志趣相同。唐.張謂〈夜同宴用人字〉詩:「平生頗同道,相見日相親。」宋.歐陽修〈朋黨論〉:「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
行合趨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與志趣相投合。《淮南子.說山》:「行合趨同,千里相從;行不合,趨不同,對門不通。」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