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1.5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惻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悲憂、哀傷。《後漢書.卷二○.祭遵傳》:「征虜將軍潁陽侯遵,不幸早薨。陛下仁恩,為之感傷,遠迎河南,惻怛之慟,形於聖躬。」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哀弔》:「建安哀辭,惟偉長差善,行女一篇,時有惻怛。」也作「惻愴」。
徙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徘徊。《楚辭.屈原.遠遊》:「步徙倚而遙思兮,怊惝怳而乖懷。」《文選.古詩十九首.凜凜歲云暮》:「徙倚懷感傷,垂涕沾雙扉。」
李商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傾於纖巧與柔美,呈現著濃厚的缺月殘花之美。所謂「枯荷聽雨聲」、「紅燭賞殘花」的境界,正是這種遲暮感傷情調的最高表現。也是義山詩永遠的魅力所在。
憫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感傷的神情。唐.白居易〈琵琶行.序〉:「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唐.陳鴻《長恨傳》:「言訖憫然,指碧衣取金釵鈿合,各折其半,授使者曰:『為我謝太上皇,謹獻是物,尋舊好也。』」
懷古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矛盾。故從懷古歸到傷己,自嘆“人間如夢”,舉杯同江上清風、山間明月一醉銷愁了。這首懷古詞兼有感奮和感傷兩重色彩,但篇末的感傷色彩掩蓋不了全詞的豪邁氣派。詞中寫江山形勝和英雄偉業,在蘇軾之前從未成功地出現過。因此這首《念奴嬌》歷來被看作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不但詞的氣像境界凌厲無前,而且大聲鏗鏘,需要銅琵琶、鐵綽板來伴唱。對於原破。蘇軾的詞,不論內容和形式,都不那麼拘於一格。有時放筆直書,便成為"曲子中縛不住"的"句讀不葺之詩";有些從內容看也頗為平...
末路窮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經常獨自驅車至山中人煙罕至、無路可走之處,以痛哭狂嘯來抒發心中的鬱悶不平。王褒藉此來表達自己心中的感傷及憂懼。 「末路」則見於《漢書.卷五一.賈鄒枚路傳.鄒陽》中鄒陽的〈上書吳王〉,鄒陽,齊人,漢初時事吳王濞。吳王有意造反,鄒陽上書勸諫,他先引秦朝覆滅之事為鑑,然後點出本意。文中說明秦朝極盛之時,雖然統有天下,但是到了「晚節末路」,各路豪傑起義,咸陽危殆,最後滅亡,主要的原因就是宗室諸侯不肯相救。其中「末路」是指朝代的末期,引申比喻沒落衰亡,窮困潦倒的境地。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窮途末路」,用來形容無路可走,處於十分窮困的境況。
不治之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醫治不好的病症。《醒世恆言.卷一○.劉小官雌雄兄弟》:「太醫診了脈,說道:『這是雙感傷寒……此乃不治之症。』」
夜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原指十八世紀西歐貴族社會的一種器樂套曲,常在夜間露天演奏。近代則指形式自由,且具有幻想、浪漫或感傷氣氛的鋼琴小曲。
陳映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陳映真自剖其創作歷程說:「1966年以後,契訶夫式的憂悒消失了。嘲諷和現實主義取代了過去長時期來的感傷和力竭、自憐的情緒。」。1979年第二次被捕後,作品焦點轉變為跨國企業對第三世界經濟、文化與心靈的侵略,如〈華盛頓大樓〉系列小說。 著作 陳映真發表過數十篇長、短篇小說,於2001年由台北洪範書店集結為六冊《陳映真小說集》:第一冊《我的弟弟康雄》(1959-1964):麵攤/我的弟弟康雄/家/鄉村的教師 /故鄉 /死者 /祖父和傘 /貓和牠們的祖母/那麼衰老的眼淚 /加略人猶大的故事 /蘋果樹 /文書 /將軍族 /淒...
韓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西元844~923)字致光,小字冬郎,號玉山樵人,唐代詩人,京兆萬年人。嘗任中書舍人、兵部侍郎。 觀點、著作 其詩慷慨激昂,異於當時靡靡之響,並擅寫宮詞,辭藻豔麗,號為香奩體。著有韓內翰別集、香奩集一卷等。 評價 他是李商隱的連襟韓瞻的兒子,小時能詩,頗得李商隱的賞識,李商隱給他的詩中,有"雛鳳清於老鳳聲"句.《韓內翰集》中,多感傷時亂的作品,表現忠國優時的思想,至於《香奩集》是他年少時作品,流於艷麗,情調不高。《新唐書》有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