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1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朱西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懷鄉書寫。在這些作品中,朱西甯大量運用地方語言、生活習俗,再現特定時空下的鄉土風味,並融入人性善惡與慾望的辯證,形塑其「懷鄉小說時期」的重要特色。《冶金者》、《現在幾點鐘》這個階段,朱西甯透過敘述形式的轉換,以及現代主義的文學技法,呈現出另一種現代人的存在圖景,以及現代性意義。70年代朱西甯開始創作四部「系列小說」:《非禮記》、《春城無處不非花》、《將軍令》、《七對怨偶》,分別透過文明禮教、植物的生命意象、軍事人物典型、現代人婚姻觀等不一樣的創作概念,欲以短篇小說的篇幅,容納長篇小說的精魄,可視為臺灣小說家自覺地實踐系列...
食慾不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吃東西的胃口、慾望。如:「他最近感冒,以致於食慾不振。」「夏日炎炎,讓人心煩氣躁、食慾不振、胃口不開。」
柏拉圖三分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定義3 結論4 關鍵字5 參考書目 前言心性及社會組織的三分說:柏拉圖的思想,建立在他的心理學中心性三分說的基礎上。他認為心性有分上中下三個層次,屬於下層的是慾望,此層部分與人身之肚子(腹部)相同,餓了想吃,渴了想喝。較上層的第二部分是意性的部分,類似人身之胸部,是情得發動所,最上層的部分則是理性部分,猶如人身之頭部,是睿智、思考、判斷的所在。 定義這三部分顯示出來的具體行為,在慾望上就是進行各種欲求,在情性上就出現各種意志的行為,...
負薪救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不通的。拿土地去討好秦國,就有如抱著木柴去救火,木柴沒燒光前,火是不會熄滅的。您的土地有限,秦國的慾望卻無限,總有一天魏國的土地會被秦國併吞的。」魏王雖然覺得孫臣說的很有道理,但還是擔心秦國不悅,仍舊割地討好秦國,最後終於還是被秦國併吞了。後來「抱薪救火」從原文中的「抱薪而救火也」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用錯方法,而致禍害加深。
食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飲食的慾望。[例]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食慾。
完形取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案恢復心理的統整與平衡,因此,在實際運用上,會注重在幫助個案認識自我,了解自己的生活方式,了解自己的慾望以及想要追求的目標,並接受在追求過程中所應負的責任。完形治療理論認為,越不想當自己,越是會停在原地無法改變,諮商師不是促使人改變的人,而是協助個案增加覺察,重新認定原本被丟棄的部分自我。而所謂的覺察包括了頓悟、接受自己、對環境的了解、為自己負責,以及能與他人有接觸的能力。這些覺察是以此時此刻的經驗為基礎,但經驗是不斷變動的,因此個案並非被動地等待諮商師給他們答案,而是要重新以自己的眼光、感覺去看待世界。 參考資料柯瑞(...
情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理學上指個人慾望受社會道德標準、風俗習慣所約束,而不能表現於外,經長期壓抑而逐漸成為潛意識,形成一種不在意識層浮現的鬱結,稱為「情結」。為奧地利心理學家佛洛依德所創。[例]他求學過程坎坷,創業以後,由於競爭激烈,他努力克服了自卑情結,奮發向上,如今已小有成就。
私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人的慾望。如:「他因被一時的私慾沖昏了頭,才會做出這種糊塗事來。」《朱子語類・卷三七・論語・子罕篇下・知者不惑章》:「也有人明理而不能去私慾者。然去私慾,必先明理;無私慾,則不屈於物,故勇。」清・顏元《顏元集・顏習齋先生年譜・卷下》:「予謂白晝乾健習行,夜中省察操存,私慾自不作;即或間作,祇一整起亦必退聽。」也作「私欲」。
黃粱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盧生在邯鄲旅店遇道士呂翁,盧生自嘆窮困,呂翁便取出青瓷枕,讓盧生枕著睡覺,這時店主人正在蒸黃粱。當盧生從享盡榮華富貴的夢境中醒來,黃粱卻尚未蒸熟。見《太平廣記.卷八二.呂翁》。比喻富貴榮華如夢一般,短促而虛幻;亦比喻慾望落空。《醒世恆言.卷三四.一文錢小隙造奇冤》:「大唐咸通中應進士舉,遊長安酒肆,遇正陽子鍾離先生,點破了黃粱夢,知宦途不足戀,遂求度世之術。」也作「夢覺黃粱」、「夢熟黃粱」、「黃粱一夢」、「一枕黃粱」。
班級氣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班級氣氛目錄1 影響班級氣氛的因素2 班級氣氛理論基礎(註1)3 營造原則(註1)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影響班級氣氛的因素1.教師人格特質相關研究指出,教師人格特質、慾望、價值、態度可以預測其班級經營(Walberg,1986b)。而在(Brookover,1964)曾研究美國中學與教師之關係發現到:學生喜歡溫和友善的老師,但從嚴肅的老師那裡學到更多。2.教師期望根據(Persell,1977)研究發現,學的特質、社經背景、測驗分數、動作快慢、容貌、行為、性別及過去的成績,都會影響教師對一個學生的期待;教師本身的心向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