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獨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人獨自把持一切。[例]獨攬大權或許可以暫時滿足個人的權力慾望,但也容易造成專斷獨行的局面。
木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及殘缺的種種。他的情人種類至始至終只有一個「妳」,他以為自己是專一的,但是那麼多個「妳」也只滿足了他慾望的一部份。而千奇百怪的「他」「它」「牠」和特別多的「她」圍繞成的讀者群,讓他欲求著「更詩人的黑暗」,「更死亡的明亮」以及「你們沒有的東西」;最後卻依舊是以「多棒!我不會寫詩,這些頂多是一則故事,有關我和/一個叫木焱的關係,有點曖昧,因為他在躲藏/他在我體內,不知道是死是活」不堪收場。此時此地世紀之初,種種有形無形的戰事,都讓木焱覺得無奈,《戰爭與和平》這首圖像詩,他驅使「死亡」不斷趕路,彷彿趕屍人,從遠處層層疊疊來到眼...
崔西˙雪佛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少了《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中的羞怯微笑,卻多了如潮水般湧來的情慾意象,觸摸到了每一種感官,探索了每一種慾望。——《衛報》編輯9502112于佳琳
教育目的之功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卻是另一種分法,理智所代表的是一種熱愛智慧的表現;意志的意思是追求名譽;最後所謂的情欲其實就是貪念慾望錢財的行為,因此教育的目的就在於第一個理性的提升,促使人們熱愛智慧,培養人的理性,進而達到理想社會形式的行成。在自我的精神生活方面,也因為教育的薰陶,讓整個精神生活達到一個更高的境界,並能夠協助個人心靈與精神達到平衡狀態。 對社會的功能培養全體健全的國民,以謀社會全體的福利,也就是就愈再造就一個國家有用的公民產生,而這些公民之所以為有用,乃在於其心靈與精神健全,然後可以投入國家建設工作,或是在社會上為每個人盡一份心力,...
張小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典雅傳統女性外貌,卻擁有現代、後現代多元開放新女性之思維」。‧出版作品:  《後現代女人:權力、慾望與性別表演》〈1993〉  《性別越界:女性主義文學理論與批評》(1995)  《慾望新地圖:性別.同志學》(1996)   《自戀女人》〈1996〉  《性帝國主義》(1998)  《性/別研究讀本》(1998)  《情慾微物論》〈1999〉  《怪胎家庭羅曼史》(2000)   《絕對衣性戀》〈2001〉  《在百貨公司遇見狼》(2002) ...
無底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慾望之深或耗費之大。[例]他的要求是個無底洞,若任他予取予求,金山銀山也會垮的。
禁慾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宗教上為達到某種目的而訓練並節制肉慾,甚而否定肉體與慾望,以過著絕對的靈性生活,稱為「禁慾主義」。
貪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婪的慾望。《文選.張衡.東京賦》:「進明德而崇業,滌饕餮之貪慾。」《西遊記》第三七回:「我卻不是貪慾貪嗔之類。我本是個光明正大之僧,奉東土大唐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者。」
狼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狼性貪婪凶狠。比喻慾望無窮,性格凶殘。《後漢書.卷八九.南匈奴列傳》:「後王莽陵篡,擾動戎夷,續以更始之亂,方夏幅裂。自是匈奴得志,狼心復生,乘閒侵佚,害流傍境。」《魏書.卷九七.列傳.島夷桓玄》:「猶冀玄當洗濯胸腑,小懲大誡,而狼心弗革,悖慢愈甚,割據江湘,擅威荊郢。」
霍布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種快樂。而有阻礙性的刺激會帶來厭惡的感覺,個人就會想去避免它。依照霍布士的看法,人的行為是由此類「慾望」和「厭惡」所控制。個人所樂於接近的事物就稱作「善」,所不喜歡的則稱為「惡」。因此善或惡的評斷乃因人而異,非絕對的。後來邊沁提出人的行為是由「快樂原則」所主宰,此觀念為弗洛依德和較晚期的增強論者所採用。(註1) 人物背景霍布士主要的興趣在於人所處的政治和社會情境。他覺得基本上人是自私的,帶中侵略性的。假使允許人們依照本性而活,生活將只是追求自我滿足和充滿爭鬥為其特徵。吾人建立政治系統和社會,乃基於人類的利益,而非因為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