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發表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表教學法是利用人類強烈之自我表現慾望,因勢利導,以增進我們的創造能力與發表能力。目錄1 種類2 過程3 先備知識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種類發表教學之主要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發表能力。發表方法大致上可分為三類:一、語言文字之發表:藉由語言文字之發表,以表達自己的思想、觀念、情感和意志。1.指導語言發表時:(1)說話要注意清晰明白,使他人立刻明瞭自己的意思。(2)說話要注意簡明扼要,勿拖泥帶水。(3)說話時思路要有條理,不重複不顛倒。2.指導文字發表時:(1)注意增進學生文字之組織和取材能力。(2)注意增進學生遣詞造句能...
智力多元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智力(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係指了解自己之優缺點及動機、興趣、內在慾望等,進而選擇適合自己之目標並付諸行動追求實現之能力。自然智力(naturalist intelligence)係指對於大自然現象之理解,適應自然環境之能力。(註2) 參考書目註1: Woolfolk, A. E. (2013).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2th ed.). Boston: Allyn & Bacon.。註2: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
求知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求取知識的慾望。如:「他有強烈的求知慾。」也作「求知欲」。
自我防衛機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種反向作用。 投射作用意旨當事人將自己不喜歡的事物投射於他人身上,或者將不能接受的態度、意念、性格、慾望以及衝動歸咎於別人,舉例而言,做賊的喊抓賊即為一種投射作用。 轉移作用當內心的情緒無法宣洩時,或是遭受欺壓時,通常會心生報復,因此將會把報復的目標轉移到另一個較安全、較易控制的社會目標上。 補償作用當心理產生遺憾時,將會在別的地方要求表現,以彌補原先的缺憾問題,例如孩童時期,如在課業上無法獲得良好的成績,將會轉往運動場上出人頭地。 合理化作用當事人在面對挫折時,會以合理的理由或藉口來說服自己,以減少自己所受到的衝擊以及...
窮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竭盡、盡止。如:「人類的慾望是無窮盡的。」
異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類潛能的異化 人與勞動產品的異化勞動的產品不屬於工人而是隸屬於資本家,這表示資本家可以依照自己的慾望使用工人生產的產品,資本家將會出售產品以獲取利潤。工人也對於生產的內容毫無感覺與意識,因為許多高度專業化的工作被細分為許多無數不重要的角色,工人時常會認為和感覺是裝配線而非真正在工作,在製造最後的產品。 生產過程的異化亦即異化勞動,從「為了勞動而生存」變成「為了生存而勞動」。也就是資本家以工資買下工人的時間,為資本家工作、生產活動屬於資本家,並且資本家可以決定如何使用工人的時間。馬克斯乃論證說,生產活動不再是個體獲得滿...
意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意、慾望。《紅樓夢》第八回:「待賈母歇了中覺,意欲還去看戲取樂。」
情感性疾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患者會變得很亢奮和聒噪,有的人甚至會變得易怒,他們會對自己有強烈的自信和非理性的樂觀,然後沒有睡眠的慾望,想積極參與活動。但是當躁期結束之後,他們就會因為躁期時所表現的行為而陷入嚴重的憂鬱。躁鬱症出現的頻率是因人而異的,有人會在一段正常的狀態後突然出現躁鬱的傾向,有的人則是持續在躁症和鬱症之間來回交替。[註二] 情感性疾患的成因1. 心理分析取向:由佛洛伊德所提出的說法,他假設當個體失去重要他人時,會感受到傷心難過等負面情緒。為了彌補失去重要他人的悲傷感,會先內在投射或認同重要他,若一旦無法因此被補償,就會對重要他人表現...
地理大發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源頭2 葡萄牙人3 西班牙人4 關鍵字5 出處 源頭西元15世紀,隨著航海技術的進步,發掘新財富的慾望及好奇心,以及促成其他民族信仰基督教的意念,吸引了歐洲人踏上海上探險的旅程。在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國國王的支持下,西元15世紀末,歐洲人的足跡幾乎遍布世界各地。 葡萄牙人約在西元1430年,由於葡萄牙的亨利王子一心嚮往遙遠的國度,所以便展開葡萄牙的航海探險旅程。葡萄牙王室發起的航海探險目的,是為了不再出昂貴的價錢向中國和印度等東方貿易的阿拉伯商人購買香料、絲綢和其他東方物品。綽號航海家的亨利王子,企圖找出一條可以直接...
教學社會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維持班級秩序、增進學習效果,採取權威、命令和控制方式,不得違逆和反抗。然而學生有其自發性的生活需求和慾望,希望依自己的意願主動求和,不願處處皆受壓抑和宰制。這種長期存在的關係,就會形成師生之間的對立和衝突。是故,華勒分析師生關係時,就提出制式化的主從形式(a form of institutional dominance and subordination)論點,就是說明師生之間存有潛在的對立情感。後來,傑克遜(P. Jackson)經過多年觀察班級教室生活,於1968年出版《教室生活》(Life in Classroo...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