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9.47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釜底抽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呂氏春秋》是戰國時代秦相呂不韋,召集門下食客完成的集體著作。共二十六卷,分十二紀、八覽、六論,有漢高誘注。其內容綜合九流百家,暢論天地人物,多主儒術,而參以道家、墨家之言,取材博賅,頗有功於古代史料的保存。亦稱為《呂覽》。在〈季春紀.盡數〉中提到,如果把沸騰的開水舀出來,再倒回鍋中,想要使其不再沸騰,這是無濟於事的,倒不如把鍋子底下的柴火掉,沒了熱源,開水自然也就不會沸騰了。後來「釜底抽薪」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或比喻從源頭斷絕。
咎由自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耳光,終於因此被棄市。魏延,常常批評諸葛亮膽子小,嘆恨自己的才能無用武之地;諸葛亮病重時囑咐在他死後軍,他卻不同意,認為不必因為一人死而荒廢了天下大事,仍然執意出兵,就被劉禪派人追殺了。楊儀,自認為功勛至大,足以代替諸葛亮輔政,諸葛亮以楊儀的胸襟氣度狹隘,早將丞相的職位給了蔣琬;他對此感到不平,大發牢騷,當時大家都認為他的操守有過失,不敢與他往來;他說的話因此被人向朝廷揭發,最後自殺而死。《三國志》作者陳壽在篇末對這幾個人下了評語,認為他們都有著不同的長才,然而追蹤、探究他們的行為舉止及其法度、標準,卻可以從中看出最後的罪過、災禍,都是由他們自己招致的。後來「咎由自取」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
四面楚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史記.卷七.項羽本紀》載:秦朝滅亡後,項羽和劉邦雙方為了爭奪天下,一直相持不下。後來約定以鴻溝為界,以東為項羽所有;以西則歸於劉邦。後來劉邦聽從謀士張良和陳平的建議破壞約定,一方面率領軍隊攻打已經退的楚軍,一方面聯合其他將領的軍隊,將楚軍重重包圍在垓下。這時候的楚軍不但士兵死傷慘重,糧食也快用盡。夜裡,竟然從漢軍陣營中傳來楚地的歌謠,楚營士兵聽到故鄉的歌謠後,不禁想起因為連年南征北討,已經很久沒有回去的故鄉,而在營帳裡的項羽,聽到歌謠也吃驚地說:「難道漢軍已經佔領了楚地?不然為什麼漢軍裡的楚人會那麼多!」自認局勢已經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於是連夜帶著士兵突圍而去。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四面...
助紂為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就是所謂的『助桀為虐』,在幫助壞人做壞事。怎能獲得民心,平定天下。」劉邦聽了頓時覺悟,才帶領軍隊出咸陽城。
有恃無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信您也會遵守先王的盟約,由於我們相信您會信守互助不相攻的盟約,所以一點也不害怕。」齊孝公聽了以後便兵回國。後來「有恃無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有依靠而無所顧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光。如:「春暉」、「斜暉」、「落日餘暉」。《文選.王粲.公讌詩》:「涼風蒸暑,清雲卻炎暉。」宋.陸游〈晚步湖上〉詩:「雲薄漏春暉,湖空弄夕霏。」
退避三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舍,古人以三十里為一舍。「退避三舍」指作戰時,將部隊往後退九十里。◎語本《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後用「退避三舍」比喻主動退讓,不與人相爭。
增強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ion punishment)是使用不愉快的後果或厭惡刺激(aversive stimuli)。2.離型懲罰(removal punishment)離型懲罰(removal punishment)是離某種愉快的後果。 懲罰與負增強懲罰與負增強最大的差別在於懲罰是施與個體所厭惡的刺激,目的在消除學得的不良行為;負增強則是藉由刺激的消除而強化了新學習的反應。註三例如:懲罰:...
從善如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一定贏不了。就算贏了,也不是件光榮的事,反而自取其辱,不如退兵吧!」欒書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因此決定軍。這種能接受部屬提出好意見的處事態度,在《左傳.成公八年》就提到說,晉軍得以屢獲戰功,多在於欒書能聽從知莊子等三人的建議,另如能擄獲沈國國君揖初也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因此對於欒書攻打沈國獲勝的這件事,就有君子評論說:「從善如流,宜哉!」意思是說聽從好的、正確的意見,是最適當的行為。典源又見《左傳.昭公十三年》。「從善如流」的故事在此處則是表述楚國的公子比不得民心,也不像齊桓公那樣重用人才,聽從正確的意見,因此無法得到王位。後來,「從善如流」被用來比喻樂於接受別人好的意見。
偃旗息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隊放下旌旗,停敲戰鼓。比喻事情中止,不再進行。[例]由於聯合國居中調停,衝突雙方終於偃旗息鼓,協議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