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3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高枕而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枕戈待旦、危在旦夕
衰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老、精力變微。《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後年衰老而聽子孫,子孫脩業而息之,遂至巨萬。」《三國演義》第一○六回:「吾今衰老病篤,死在旦夕矣。」
掃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摧毀無餘。[例]多年來他在官場的聲譽,竟因收受賄賂的醜聞,旦夕之間,名譽掃地。
累卵之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危如累卵、危在旦夕
床頭金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錢財耗盡而陷於貧困。宋.陸游〈夜從父老飲酒村店作〉詩:「床頭金盡何足道,肝膽輪囷橫九區。」《聊齋志異.卷五.鴉頭》:「數年,萬金蕩然。媼見床頭金盡,旦夕加白眼。」
蕭牆禍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禍起蕭牆」。見「禍起蕭牆」條。01.唐.皮日休〈祝瘧癘文〉:「蕭牆禍起,帝座蒙塵。」02.《三國演義》第八○回:「陛下若不從眾議,恐旦夕蕭牆禍起。」 
不通一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竅不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商朝末年,紂王沉溺酒色,設酒池肉林,不理朝政,殺害許多直言進諫的忠臣,導致國勢危在旦夕。紂王的叔父比干,是當時的賢人,他看到紂王如此荒淫無道,十分痛心,便勸諫他力圖振作,遠離酒色,造福天下百姓。紂王不聽,反而以賢人的心七竅皆通的傳說為藉口,要借比干之心來看看,便將比干處以挖心酷刑。孔子針對這段歷史,很感嘆地說:「紂王的心智如果有一竅可通,比干就不會死了。」由此說明,為政者如果心智昏昧不明,便是國家滅亡的主要原因。後來「一竅不通」這句成語,就從《呂氏春秋.貴直論.過理》中所載的孔子的這段話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或對某事完全不懂。
危如壘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壘,通「累」。「危如壘卵」即「危如累卵」。見「危如累卵」條。01.《水滸傳》第六三回:「王定又稟道:『太師恩相,北京危如壘卵,破在旦夕,倘或失陷,河北縣郡,如之奈何?望太師恩相早早遣兵勦除。』」
哽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悲傷氣塞,而說不出話來。《三國演義》第一○六回:「乃作哽噎之聲曰:『吾今衰老病篤,死在旦夕矣。』」《紅樓夢》第三○回:「剛到了薔薇花架,只聽見有人哽噎之聲。」
講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講解傳授。漢.王充《論衡.謝短》:「夫儒生之業五經也,南面為師,旦夕講授章句,滑習義理,究備於五經可也。」《新唐書.卷四八.百官志三》:「直講四人,掌佐博士、助教以經術講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