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551.3529 ms
共 5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伏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炎熱的伏天。伏天指三伏,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稱。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一天,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第一天,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第一天。初伏、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從初伏到末伏通常為一年當中天氣最熱的一段時間。如:「炎炎伏暑,出門最好打把洋傘。」
|
受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了暑氣。如:「烈日當空,外出時要做好防晒措施,以免受暑!」
|
癉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苦熱。宋.范成大〈次韻溫伯雨涼感懷〉詩:「窮山更癉暑,憊臥不舉頭。」
|
闌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闌,將盡。「闌暑」指暑氣將盡,即夏末。南朝宋.謝靈運〈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都〉詩:「述職期闌暑,理棹變金素。」清.朱彞尊〈摸魚子.送魏禹平還魏塘〉詞:「君且住,算我便歸遲,定不過闌暑。」
|
拂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除去暑氣。如:「臥遊湖上,可以拂暑。」
|
列氏寒暑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溫度計。由法國物理學家列奧米爾(Rene-Antoine Ferchault de Reaumur)於西元一七三○年所創。以零度為冰點,八十度為沸點。也稱為「列氏表」、「列氏溫度計」。
|
繁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盛暑。《新五代史.卷二四.唐臣傳.郭崇韜傳》:「願陛下無忘創業之難,常如河上,則可使繁暑坐變清涼。」
|
暑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農曆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起,到立秋後第二個庚日的前一天止,共三十天,每十天為一伏,分為初伏、中伏、終伏三伏。這段期間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稱為「暑伏」。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夷水注》:「此水清泠甚于大溪,縱暑伏之辰,尚無能澡其津流也。」
|
暑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久不下雨的旱年。《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下》:「暑歲羊多疫死,及為怪。」
|
暑期學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供人在暑假期間進修的學校。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