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齊邦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5年《中國現代文學選集》中文版(小說卷、散文卷、新詩卷,共3冊)爾雅出版社 1983/1984年《源流》德文版(與殷張蘭熙合編)在德國慕尼黑出版 1986年《中華現代文學大系:台灣一九七0年至一九八九年》小說卷1~5冊 九歌出版社 1989年《中英對照讀台灣小說》(Taiwan literature in Chinese and English)天下文化出版社 1999年《二十世紀後半葉的中文文學》英文版論文集(與王德威合編)印第安納大學出版社 2000年《最後的黃埔:老兵與離散的故事》(與王德威合編)麥田出版社 20...
不暇思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假思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宋人黃榦在寫給好友的一封回信中,提到他細讀《中庸》一書的心得。大意是:《中庸》是子思子在家學中完全了解儒道的本末源流之後才寫成的一本書,書中詳盡闡發了聖賢之道的底細。全書從戒懼謹獨(心懷警戒恐懼謹守慎獨之道)講起,接著談到智仁勇三達德,最後以「誠」字作結。所謂「戒懼謹獨」,既不必勉強費力,也不用思考探求,一念之間,立刻就能體會箇中真意。初學的人果能勤奮懈地奉行把持,便得以完整保全上天賦與的本性。至於所謂「智仁勇」三德,以及「誠」之一字,只要加上講學力行的功夫,也就不難融會貫通了。「不假思索」就是直接摘自信中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不經過思考探求,立即做出...
良莠淆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良莠不齊」之典源,提供參考。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如是我聞四》張鷟《朝野僉載》稱唐初已來,百姓多事狐神,當時諺曰:『無狐魅,不成村。』……其源流始末,則劉師退先生所述為詳。蓋舊滄州南一學究與狐友,師退因介學究與相見,軀幹短小,貌如五六十人。衣冠不古不時,乃類道士。拜揖亦安詳謙謹,寒溫畢,問枉顧意,師退曰:「世與貴族相接者,傳聞異詞,其間頗有所未明。聞君豁達,不自諱,故請袪所惑。狐笑曰:「天生萬物,各命以名,狐名狐,正如人名人耳;呼狐為狐,正如呼人為人耳,何諱1>之有?至我輩之中,好醜不一,亦如人類之內,良莠不齊。人不諱人之惡,狐何諱狐之惡乎?第言無隱。」 〔注解〕 ...
良莠不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良莠不齊」之典源,提供參考。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如是我聞四》張鷟《朝野僉載》稱唐初已來,百姓多事狐神,當時諺曰:『無狐魅,不成村。』……其源流始末,則劉師退先生所述為詳。蓋舊滄州南一學究與狐友,師退因介學究與相見,軀幹短小,貌如五六十人。衣冠不古不時,乃類道士。拜揖亦安詳謙謹,寒溫畢,問枉顧意,師退曰:「世與貴族相接者,傳聞異詞,其間頗有所未明。聞君豁達,不自諱,故請袪所惑。狐笑曰:「天生萬物,各命以名,狐名狐,正如人名人耳;呼狐為狐,正如呼人為人耳,何諱1>之有?至我輩之中,好醜不一,亦如人類之內,良莠不齊。人不諱人之惡,狐何諱狐之惡乎?第言無隱。」 〔注解〕 ...
齊驅並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並駕齊驅」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南朝文人劉勰的《文心雕龍》一書,主要在論述文章的體制以及文學源流、原理、批評方法等,對後世文學創作與文學批評有很深遠的影響。其中〈附會〉一篇闡述文章結構要首尾一貫,文意要緊密充實的寫作道理。說明寫文章必須先構思文章的架構,因為文章並沒有固定的格式規範,寫作時的思緒也是變化多端,如果一開始不先做好全面的安排,文意一定會相當混亂,也就不可能寫出好的文章,所以一定要先認識文章的條理。劉勰用駕馭馬車來比喻構思的重要性:「駟牡異力,而六轡如琴;並駕齊驅,而一轂統輻」,意思是說:這就有如四匹馬拉車,每匹馬的力道不一,但韁繩如能操作得像琴弦一樣和諧的話,四匹馬就能...
電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電路1.1 串聯電路1.2 並聯電路1.3 雙聯電路1.4 電阻器1.5 參考文獻 電路1. 電子可以通過的任何路徑都是電路。電子要能持續不斷的流動,就要有完整無間斷的電路。(註1)2. 電路由電源(如電池)、導線和電路元件(如燈、開關、電阻器等)連結而成。如果電路沒有中斷,則電流從電源流出,繞電路一圈再回到電源。(註2) 串聯電路1. 電流只有一條可以貫穿全部電路的通道。(註1)2. 跨接串聯電路的總店壓,在電路上由每個單獨的元件分用,各個元件的電壓加起來,就等於電源供應的總電壓。(註1)3. 電源和元件前後連...
周作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知堂文集》。詩集:《過去的生命》。小說集:《孤兒記》。論文集:《藝術與生活》、《中國新文學的源流》。論著:《歐洲文學史》。文學史料集《魯迅的故家》、《魯迅小說裡的人物》、《魯迅的青年時代》回憶錄:《知堂回想錄》。著作日語譯本:《北京の菓子》、《周作人隨筆集》、《中國新文學の源流》、《周作人文芸隨筆抄》、《瓜豆集》、《結縁豆》、《魯迅の故家》、《日本文化を語る》、《水の中のもの―周作人散文選》、《日本談義》、《魯迅小説のなかの人物》、古希臘語...
泗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河川名。源出山東省泗水縣陪尾山,分四源流因而得名。也稱為「泗河」。
殷張蘭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挑選臺灣文學佳作譯成英文,向全世界引薦中文作品,並與殷張蘭熙合作完成德文版《中國當代短篇小說選集源流》,使在德國研習中文的讀者,有了具體可考的臺灣文學資料。 評價殷張蘭熙應是台灣最早有系統作台灣文學英譯的人,1961年美國新聞處資助Heritage Press出版社英譯台灣的小說和新詩,她即是《新聲》(New Voices)一書的主編。1972年《中華民國筆會季刊》(THE TAIPEI CHINESS PEN)創刊,她長期擔任季刊主編至1992年為止,將台灣當代文學英譯推介到國際,為台灣文學在國際上發聲,她亦致力於...
通今博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博古通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博古通今」原作「博古知今」。「博」、「通」都有見識廣大的意思,一個人如果對於古今之事都能通曉,學問自然十分淵博。《孔子家語.卷三.觀周》中記載著孔子曾對弟子南宮敬叔稱讚老子,說老子的學問淵博,通曉古今,又明白禮樂的源流演變,明白道德的道理,可以作為自己的老師,便要弟子駕車,前往拜訪老子,向他請教禮樂之事。後來「博古通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學問淵博,通曉古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