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3.75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豈、難道。《戰國策.趙策三》:「十人而從一人者,寧力不勝,智不若耶?」唐.王勃〈王閣序〉:「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高尚的、不俗的。漢.王充《論衡.四諱》:「夫田嬰俗父;而田文雅子也。」唐.王勃〈王閣序〉:「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水草叢生的地方。《孟子.文公下》:「園囿、汙地,沛澤多而禽獸至。」《管子.揆度》:「燒山林,破增藪,焚沛澤,逐禽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爭論是非曲直。如:「辯護」、「辯駁」、「狡辯」、「強辯」。《孟子.文公下》:「孟子曰:『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與之論辯,言和而色怡。」
涇渭分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涇水流入渭水時,清濁不混,界限分明。語本《詩經.邶風.谷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後比喻是非好壞區別得非常清楚。《喻世明言.卷一○.大尹鬼斷家私》:「守得一十四歲時,他胸中漸漸涇渭分明,瞞他不得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徒然、白白的。如:「空想」、「空歡喜一場」。唐.王勃〈王閣序〉:「孟嘗高潔,空懷報國之情。」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用於形容詞後,表示讚美的語氣。《論語.八佾》:「郁郁乎文哉!」《孟子.文公上》:「巍巍乎有天下而不與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的學校名稱。如:「郡庠」、「邑庠」。《孟子.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荀子.大略》:「立大學,設庠序,脩六禮,明十教,所以道之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洲,水中的小陸地。《詩經.召南.江有汜》:「江有渚。」唐.王勃〈王閣序〉:「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親身、親自。如:「事必躬親」。晉.杜預〈春秋左氏傳序〉:「身為國史,躬覽載籍。」唐.王勃〈王閣序〉:「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