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56.13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憑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根由,無緣無故。《儒林外史》第二四回:「我不在家,他冒認是我舅舅,騙飯喫;今年又憑空走來問我要銀子!」《文明小史》第六回:「舉人坐在家裡,憑空把舉人捉了來,當做滋事的首犯。」
卒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突然。《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僕又薄從上雍,恐卒然不可為諱,是僕終已不得舒憤懣以曉左右,則長逝者魂魄私恨無窮。」宋.蘇軾〈留侯論〉:「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鑒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察。通常用於公文中對上級機關或首長的期望及目的語。《三國演義》第六回:「今無故捐宗廟,棄皇陵,恐百姓驚動。天下動之至易,安之至難,望丞相鑒察。」也作「鑑察」。
民康物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民生活安康,物產豐富。清.鄭觀應《盛世危言.卷三.吏治下》:「當時君明臣良,民康物阜,致治之隆,非無故也。」也作「民安物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毀滅、削平、刪除。如:「剗平」、「剗除」。《文選.揚雄.劇秦美新》:「剗滅古文,刮語燒書。」《後漢書.卷四四.胡廣傳》:「今以一臣之言,剗戾舊章,便利未明,眾心不猒。」
參見「一剗」條。
格殺勿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禮》一書相傳為周公所撰,記載了周代的官制。在該書《秋官.朝士》中提到「凡盜賊軍鄉邑及家人,殺之無罪」,漢代鄭眾解釋這句話的意思說:「如果有盜賊聚眾成軍,來攻打搶劫別人的村舍,殺害別人的家人,這些匪徒假如因此被殺,殺人者無罪。這就好像現行法律,無故侵入他人屋裡、強行登上他人之車、強迫他人犯法,如果因此被人格殺,殺人者無罪。」這就是「格殺無論」的典源,這句成語就是用來指殺凶惡的人不以殺人罪論。
仰不愧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抬頭不會愧對上天。比喻問心無愧。《孟子.盡心上》:「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唐.韓愈〈與孟尚書書〉:「仰不愧天,俯不愧人。」
氣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氣憤怒。[例]因為無故被冤枉,他感到非常氣憤。
束裝盜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代直不疑官居郎位時,有同僚返鄉,誤持其同舍郎之金離開,後同舍郎發覺,懷疑是直不疑所盜,直不疑並不辯解,另買金賠償,直到返鄉者回來,歸還誤拿之金,方真相大白。典出《漢書.卷四六.直不疑傳》。後以比喻無故受人懷疑。南朝宋.顏延之〈庭誥〉:「況動容竊斧,束裝盜金,又何足論也。」
心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心中震悸不安。《戰國策.趙策一》:「乃變姓名為刑人,入宮塗廁,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廁,心動,執問塗者,則豫讓也。」《文選.宋玉.高唐賦》:「使人心動,無故自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