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1.73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調兵遣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調遣士兵,派任將領。指調動部署人力。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二一齣:「我聞得海上倭賊利害,自去廝殺不成,只是調兵遣將,罰罪賞功而已。」也作「遣兵調將」。
天道好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果循環的天理。語本《老子》第三○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後多指惡有惡報。明.王世貞《鳴鳳記》第四○齣:「天道好還如寄,人心公論難違。」也作「天理循環」。
彊弩之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強弩之末」。見「強弩之末」條。01.《漢書.卷五二.竇田灌韓傳.韓安國》:「安國曰: 『……且臣聞之,衝風之衰,不能起毛羽;彊弩之末,力不能入魯縞。』」02.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四:「七言古詩,唯杜子美不失初唐氣格,而縱橫有之。太白縱橫,往往彊弩之末,間雜長語,英雄欺人耳。」 
大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夫妻。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一四齣:「前車已覆須明鑒,休得要無益輕生絕大綱。」
氣壯山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氣勢如高山大河般雄壯豪邁。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三二齣:「生離死別何足慮,但願得早旋旌旆,氣壯山河金戈挽落暉。」也作「氣壯河山」。
砥柱中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砥柱屹立於黃河的三門峽激流之中。語本《晏子春秋.內篇.諫下》:「吾嘗從君濟于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比喻能夠堅強的支撐起危局的人和力量。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三四齣:「砥柱中流,不避延陵劍。」也作「中流砥柱」。
動心駭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觸目驚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觸目驚心」原作「觸目崩心」。據《南齊書.卷三二.豫章文獻王列傳》載,南齊豫章文獻王蕭嶷過世後,受過他恩惠的樂藹在寫給沈約的書信中說,自己原本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西州窮士,因為受到蕭嶷的重用,才能有今天衣食無缺的生活。隨著時間消逝,緬懷追尋蕭嶷遺留的功業,目光所及,令人內心深受衝擊。後來「觸目驚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情景況,令人震驚。出現「觸目驚心」的書證如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九齣:「李大人,聞言興慨,觸目驚心。」
無官一身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官職的牽絆,沒有責任在身。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三齣:「無官一身輕,我為有官所累。」《文明小史》第四一回:「雖說無官一身輕,究竟年紀還小,罷官之後,反覺無事可為。」
轉危為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危急的情況轉化為安全。漢.劉向〈戰國策書錄〉:「出奇筴異智,轉危為安,運亡為存。」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二三齣:「此二人夙抱經濟之才,素懷忠義之氣,若天不欲轉危為安,不使二人聯捷。」
輕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愛惜生命。常指人自殺。明.王世貞《鳴鳳記》第十四齣:「前車已覆須明鑒。相公,你休得要無益輕生絕大綱。」《三國演義》第三十回:「左右奪劍勸曰:『公何輕生至此?』」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