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41.87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智力三元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滿意史比爾曼的雙因素智力結構論,因而不採用相關法探討智力結構,改採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智力的成分,結果發現智力包含著一些獨立的基本心智能力(primary mental ability),計有: 數字能力; 推理; 語文流暢; 空間視覺; 知覺能力; 記憶;以及語文理解等七種組群因素,塞斯通認為史比爾曼的g因素與此七個基本心智能力關係不大,而由基本心智能力所發展的次級基本心智能力才是心智的控制力量。 多元論多元論(桑代克與葛登納,E. L.Thorndike&Gardner):多元論者認為智力是許多能力的組合,1920年代...
賠了夫人又折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例句4 近義 解釋 比喻沒得到好處,還受到二次損失。 出處 三國演義五十五回記載:周瑜向孫權獻計,假借要將孫權的妹妹嫁給劉備,吳蜀聯姻聯盟以共同對付曹操,等劉備到了東吳後,再把他押為人質,向蜀漢贖回荊州。諸葛亮發現周瑜計謀,他幫助劉備到東吳娶親後再逃回成都,周瑜氣不過帶兵打來,卻被諸葛亮的伏兵打敗,後來蜀國士兵笑說:「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例句 籃球比賽時,阿皓撞人犯規後又辱罵裁判,結果得了個「五犯畢業」,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償失啊。 近義 偷雞不著蝕把米
探究式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問,並鼓勵兒童深入思考,以期能激起兒童內在的興趣,獲得有意義的知識。  探究式教學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發現及解決問題,是以學生的探究活動為中心,從開放的學習情境中,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擬定可行的解決方案,獲得結論並驗證之,經由問題解決的過程,讓學生從中學得解決問題的技能(張靜儀,1995;張清濱,2000;劉宏文,2001)。因此探究式教學是以發現問題為起點,再以...
口蜜腹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難,為了籌措財源,玄宗和李適之都忙得焦頭爛額。有一天,李林甫對李適之說:「我剛剛得知一個消息,在華山發現了金礦,如果加以開採,就可以解決國家的財務困境。這個消息皇上還不知道,請李丞相趕緊上書向皇上建議開採,皇上知道了一定會很高興的。」李適之不疑有他,立刻上書玄宗,奏請開採華山的金礦。玄宗看了李適之的奏章,本來想要立刻批准,沒想到向李適之提出這個建議的李林甫卻勸阻玄宗,他說:「皇上,華山有金礦的事情我早就知道了,可是我卻遲遲沒有上奏,實在是因為華山的風水是王氣所在,如果隨便加以開採,要是破壞了王氣,那對皇上及國家都相當不利啊!」玄宗聽信了李林甫的話,認為李適之治國欠周詳,不久便罷免其相位。林李甫...
一字千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書成之後,便把它放在秦國都城咸陽的城門口,同時懸賞千金,邀請各國諸侯、謀士、學者來閱覽。如果閱後發現書中某處可以改動一個字的,無論是誰,就可以得到千金重賞。這樣,好像呂不韋是誠意地重視別說的意見而願意接受刪改的,實際上,他不過藉此炫耀而已。以當時呂不韋的權勢,即使有人看出錯誤,也不願意貪得千金而自找麻煩的。因此,「呂氏春秋」也就始終沒有改動一個字。這次懸賞的舉動,使呂不韋及《呂氏春秋》名揚天下。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擲地有聲、一字連城、字字珠璣、金章玉句。 相反詞驢鳴犬吠、禍棗災梨。 5.例句他的作品原本無人青...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除非小組同學都能做對作業單支問題,則小組學習便不算完成。3.由同學"解釋"答案而非只是交換評分。4.發現問題時,再請教教師前先請教同學。教師在分組討論時的任務在了解小組如何進行討論活動,並提供適切指導。 三、測驗和團體歷程測驗旨在評鑑學生之學習表現;團體歷程(group processing)則在提供機會讓學生反省自己在團體中之表現以求改進。 四、學習表揚表揚依據進步分數來決定,分別進行個人表揚及小組表揚,故每個人都有責任精熟學習內容,並協助他人也能成功學習。 五、評分方式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的評分方式是由個人的進步分數及...
角色取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階段:第0階段─自我中心期(3~6歲):認為自己所想的就是別人想的。第1階段─主觀期(6~8歲):發現別人的想法可能與自己不同,但自己無從瞭解。第2階段─自我反省期(8~10歲):具第二者的觀點。發覺自己與他人想法間有關係,故會嘗試以自己的想法去推斷他人的想法。又稱第二人觀點期。第3階段─相互觀點期(10~12歲):具第三者的觀點,能以第三者的角色分析他人的事情,屬]層層包裹式思考。又稱第三人觀點期。第4階段─深層社會觀點期(12~15歲):體認到社會上的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同,經約定俗成後形成社會規範,全體共同遵守。公德...
布魯納(Jerome_S._Bruner)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強調學習時,結構(structure)的重要性,認為教材的結構與學生的認知結構必須互相配合。他提倡發現學習(learning by discovery),鼓勵學生個人自己去思考、比較、對照、運用各種策略,以發現教材所含的重要概念。他的理論深深影響中小學科學課程的發展及教學,尤其是美國課程發展中心(Education Development Center)所發展的初級科學課程及教材(Elementary Science Study,簡稱ESS),受...
莫非定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urphy(生於1917年)命名,他是愛德華空軍基地的工程師,從事人類對加速度承受能力的實驗。他發現同仁總是會把加速計的固定器裝反,因而脫口而出他的觀察。這句名言被受試者在記者會上引述,很快在航太工程研究者之間散播開來,並陸續有人加上新的法則。直到1958年,「莫非定律」正式被列入韋氏字典(Webster’s Dictionary)。但是莫非本人從未發表過莫非定律,這點倒是蠻符合莫非定律的。莫非定律風行一時,至今已經發展出各種類別,從莫非通則到電腦、家庭、工作、政府等等,各種領域都有人找出屬於他們自己的莫非定律。 概...
個案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型匹配”(pattern-matching)觀念,即是把資料與命題結合成關係之一種方法。5.解釋研究發現之規準:已至少要有兩個對立之命題,然後根據不同之組型資料加以解釋,較為完備。 研究步驟個案研究常以單一個案進行研究,強調的是深度分析。個案研究通常採取之步驟有以下五項:1.敘述目標:包含直接要研究之單位,以及其特徵、關係與歷程。2.設計研究途徑:選取研究單位及可用之資料,並設計蒐集資料之方法。3.蒐集資料:個案研究蒐集資料之來源有亮相:(1)文件應用(2)檔案紀錄(3)訪談或晤談(4)直接觀察(5)參與觀察(6)人工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