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聲字中代表形體的部分,稱為「形」。可以表示出形聲字的意義。如「鯉」字的魚、「鵝」字的鳥。也稱為「意」。
護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道士或巫師所畫的似字非字的圖形,或念過咒的物品,據說佩帶在身上,可以避邪消災、保護生命。也稱為「護」。
2.比喻保護自己,使自己避免困難或被懲罰的人或物。《紅樓夢》第七九回:「日日忙亂著,薛蟠娶過親,自為得了護身,自己身上分去責任,到底比這樣安寧些。」《兒女英雄傳》第一四回:「我同了玉格帶上戴勤隨緣兒,再帶上十三妹那張彈弓,豈不是絕好的一道護身麼?」也稱為「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出入城門關卡的一種憑證。用竹、木、玉、銅等製成,刻上文字,分成兩半,各取其一,使用時相合以為憑。後指朝廷派遣使者或調兵時用為憑證。《周禮.地官.掌節》:「門關用節,貨賄用璽節。」唐.元結〈舂陵行〉:「安人天子命,節我所持。」
2.形容相合、吻合。《孟子.離婁下》:「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節,先聖後聖,其揆一也。」
鬼畫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候,人們在桃木板上書寫類似狂草的文字,然後釘在大門兩旁,藉以驅邪避鬼。因為文字詰屈潦草,不易辨識,後遂用鬼畫桃來譏笑人書畫潦草拙劣。也作「鬼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道家用來役使鬼神的神祕文字。《魏書.卷六.顯祖紀》:「辛亥,帝幸道壇,親受籙;曲赦京師。」《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最下者行持籙,役使鬼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武將發布命令的信。《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列傳》:「嬴聞晉鄙之兵常在王臥內,而如姬最幸,出入王臥內,力能竊之。」《三國演義》第五回:「次日築臺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將印,請紹登壇。」
2.兵書。唐.岑參〈武威送劉單判官赴安西行營便呈高開府〉詩:「夫子佐戎幕,其鋒利如霜。中歲學兵,不能守文章。」
終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係用來表示磁帶上一段資訊結束的號。
安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胎兒平安的。民間傳說婦女受孕即有胎神存在,避免觸犯胎神,致使孕婦不適,甚至流產,因此用安胎來保祐母子平安。
磁墨字元辨識;磁墨字識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機器對磁性墨水印刷的字元進行識別。主要用於銀行,用磁墨水將字印在支票上,便可對支票進行自動處理,包括總計、核對、控制等。
鳳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