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憂鬱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管控您所有的生理機能,包括心跳、運動和情緒等。大腦是由數以百萬計的神經細胞所組成,它們透過稱做「神經傳導物質」的腦內化學物質,負責接收和發送由身體各部位傳送來的訊息。腦中化學物質的多寡影響著我們的情緒狀況,當化學物質應傳送的訊息在腦細胞中的傳送發生問題,溝通不良時便會產生憂鬱的感受。目錄1 患者分佈2 憂鬱類型2.1 成因分類2.1.1 臨床診斷的憂鬱2.1.2 躁鬱症的憂鬱2.1.3 產後憂鬱2.2 程度分類2.2.1 適應障礙症併憂鬱情緒2.2.2 輕型憂鬱症2.2.3 重度憂鬱症2.2.4 器質性憂鬱症3 病因4...
劉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77~前6)字子政,本名更生,漢沛縣人。高祖弟楚元王劉交的第四代孫。元帝時為中壘校尉,故世稱劉中壘。後因權臣專政,被廢十多年。成帝時,改名為向,任光祿大夫,校閱經傳諸子詩賦等書籍,撰成《別錄》一書,為我國最早的分類目錄。另著有《新序》、《說苑》、《列女傳》、《洪範五行》等書。並且編訂了《戰國策》、《楚辭》、《孫卿新書》。
情感性疾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者在杏仁核的活動量並不相同,憂鬱症是降低的,而躁鬱症患者在躁症發作時,其活動量是升高的。(2) 神經傳導物質:憂鬱症和躁鬱症中的躁症發作時,兩者的血清素的量是低的,但在正腎上腺素中,憂鬱症患者是少的,而躁症發作時是多的[註四]。(3) 遺傳因素:憂鬱症的遺傳率約有37%,而躁症約為85%,故遺傳因素是造成躁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註釋[註一] Richard J. Gerrig with Philip G. Zimbardo.(2010). P454. MA: Pearson Education, Inc.[註二] Ri...
厭食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間歇出現暴食,然後又用各種方法降低體重。厭食症是精神性的疾病,又稱心因性厭食症。這種疾病跟大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失衡,以及患者本身的自我形象概念偏差有關,容易發生在青少年時期(13-18歲)。 發病之原因常伴隨著壓力事件,例如突然接下重任、離家念大學、準備聯考等。心因性厭食症的病程與結果相當不一 致,有的在單次發作之後完全康復,有的在體重恢復正常之後又再度發病。長期之死亡率大於一成以上,死因多半為飢餓、自殺、或者電解質不平衡等。目錄1 患者分佈2 病因3 症狀4 治療方式5 相關疾病5.1 暴食症(或稱貪食症)5.1.1 ...
許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解字》,歸納出了漢字五百四十個部首。許慎另-{著}-有《五經異義》《後漢書·許慎傳》:“初,慎以五經傳說,臧否不同;於是撰為《五經異義》。”、《淮南鴻烈解詁》等書,已失傳。許錦晶曰:叔重者,名慎,汝南召陵人也。性純篤,少博學經籍,馬融常推敬之,時人爲之語曰:“《五經》無雙許叔重。”為郡攻曺,舉孝廉,再遷除洨長。卒於家。初,慎以《五經》傳説臧否不同,於是撰為《五經異議》。永元十有二年(100年),始作《說文解字》,序曰:“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像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於是始作《易》八卦,...
抱殘守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抱殘守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抱殘守缺」原作「保殘守缺」。劉歆,字子駿,為漢代學者,繼父業,整理六藝群書,編成《七略》。對經籍目錄學具卓越貢獻,為中國目錄學之始。哀帝時,劉歆建議古文經傳立於學官,博士、朝臣反對,於是他致書太常博士,極力陳述自己的主張說:幾經朝代興迭,戰火洗禮,導致現今流傳的經文內容殘缺脫落、錯誤很多。我朝開朝以來陸續發現如《古文尚書》、《逸禮》、《左氏春秋》等用古文寫的經書,應該以古文為根據,改正今文的錯誤,如果還想固守殘破不全的經文,懷著害怕蒙受個人損失的私心,沒有服從真理和勇於改正的公心,或是因為妒嫉不去考究真相,只知附和他人,隨口議論是非,難道不可悲嗎?...
神經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神經元1.1 神經元的組成1.2 神經元的種類1.3 *引用相關文獻* 神經元神經元,又稱神經細胞,是構成體內中樞神經系統與周圍神經系統的基本單位,每個神經元是由一個細胞本體、一條軸突,以及一條或多條樹突所構成,當神經細胞表面的受體接受到神經傳遞物質後,神經細胞便會產生神經電位傳遞訊息。<註1> 神經元的組成細胞本體—神經元中含有細胞核和大部分細胞質的部分,表面有細胞膜,是神經元代謝和營養的中心。神經纖維—也就是指神經元的軸突和樹突,它們是由神經元延伸出去的突起,呈樹枝狀,其功能為接收神經衝動,再將神...
脫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完成原稿。《宋史.卷四二九.道學傳三.朱熹傳》:「又有儀禮經傳通解未脫稿,亦在學官。」
恩威並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人的態度寬厚或嚴厲能交互的使用。《清史稿.卷三七三.宗室奕經傳》:「發交內庫花翎等件,有功者立予懋賞,勉以恩威並用,整飭戎行。」也作「恩威並行」。
浹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貫通。《朱子語類.卷一一.讀書法下》:「看經傳有不可曉處,且要旁通。待其浹洽,則當觸類而可通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