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06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依樣畫葫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一味模仿,毫無創見。語出宋.魏泰《東軒筆錄》卷一:「頗聞翰林草制,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也作「照葫蘆畫瓢」、「依本畫葫蘆」、「依樣葫蘆」。
勵精圖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憤圖強,力求有所作為。《元史.卷一三六.拜住傳》:「英宗倚之,相與勵精圖治。」《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神宗天子勵精圖治,聞王安石之賢,特召為翰林學士。」也作「厲精圖治」。
磨杵成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祝穆《方輿勝覽.卷五三.磨鍼溪》磨鍼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1>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2>方磨鐵杵3>,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4>。 〔注解〕 (1) 李太白:李白(西元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家居四川綿州,為唐代著名的大詩人。個性率真豪放,嗜酒好遊。玄宗時曾為翰林供奉,後因得罪權貴,遭排擠而離開京城,最後病死當塗。其詩高妙清逸,世稱為「詩仙」。 (2) 老媼:年老的婦人。媼,音ㄠˇ,老婦。 (3) 杵:舂米、擣藥、擣衣或擣實砂土時用的棒槌。 (4) 卒業:完成學業。
各有千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趙翼〈吳穀人祭酒枉過草堂邀稚存味辛同集〉詩四首之四(據《甌北集.卷四六》引)袁1>、蔣2>、王3>、錢4>總作塵,憖遺5>漫比後來薪。名流各有千秋在,肯與前人作替人? 〔注解〕 (1) 袁:袁枚(西元1716∼1797),字子才,號簡齋,清錢塘(今浙江省杭縣)人。乾隆進士,由翰林為知縣,後棄官,築隨園於江寧城西,以吟詠為樂,世稱隨園先生。論詩主性靈,品評古今,時有新解。有《小倉山房詩文集》、《隨園詩話》、《隨園隨筆》等。 (2) 蔣:蔣士銓(西元1725∼1784),字心餘,一字苕生,號清容,又號藏園,自稱離垢居士,清江西鉛山人。乾隆進士,曾任翰林編修。工詩古文辭,七言古詩尤勝,與袁...
夢筆生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馮贄《雲仙雜記.卷一○.筆頭生花》李太白1>少夢筆頭生花,後天才贍逸2>,名聞天下。 〔注解〕 (1) 李太白:李白(西元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隴西成紀人。個性率真豪放,嗜酒好遊。玄宗時曾為翰林供奉,後因得罪權貴,遭排擠而離開京城,最後病死當塗。其詩高妙清逸,世稱為詩仙。與杜甫齊名,時人號稱李杜。 (2) 贍逸:文采卓越超群。贍,音ㄕㄢˋ,文辭廣博華麗。〔參考資料〕另可參考:五代周.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卷下.夢筆頭生花》
博古通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醒世恆言.卷一一.蘇小妹三難新郎》:「老蘇生下兩個孩兒,大蘇小蘇。大蘇名軾,字子瞻,別號東坡;小蘇名轍,字子由,別號穎濱。兩子都有文經武緯之才,博古通今之學,同科及第,名重朝廷,俱拜翰林學士之職。」
文不加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五代漢.王定保《唐摭言.卷一三.敏捷》:「開元中,李翰林應詔草〈白蓮花開序〉及〈宮詞〉十首。時方大醉,中貴人以冷水沃之稍醒,白於御前索筆一揮,文不加點。」
淋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溼透的樣子。唐.韓愈〈和虞部盧四酬翰林錢七赤藤杖歌〉:「共傳滇神出水獻,赤龍拔鬚血淋漓。」《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那一日大雨淋漓,路上無人行走。」也作「淋離」、「淋灕」。
舒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寬舒暢快。唐.柳宗元〈與李翰林建書〉:「顧天窺地,不過尋丈,終不得出,豈復能久為舒暢哉。」《儒林外史》第三六回:「吹著微微的順風,虞博士心裡舒暢,又走到一個僻靜的所在。」
道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理由。《文明小史》第二四回:「他又是翰林,將來仍舊得法,也未可知,那有不看重他的道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