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2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福至心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文獻記載,宋朝吳參政任職翰林學士時,常常起草典章制度呈給歐陽修看,歐陽修認為他寫得很好,因此開玩笑的說:「君福至心靈。」意思是:吳參政你運氣來時,思維突然變得靈敏起來。後來「福至心靈」就用來形容運氣來時,心思突然變得靈敏起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某些政府機關的名稱。如:「大理院」、「翰林院」、「立法院」、「行政院」、「法院」。
生花妙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馮贄《雲仙雜記.卷一○.筆頭生花》李太白1>少夢筆頭生花,後天才贍逸2>,名聞天下。 〔注解〕 (1) 李太白:李白(西元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隴西成紀人。個性率真豪放,嗜酒好遊。玄宗時曾為翰林供奉,後因得罪權貴,遭排擠而離開京城,最後病死當塗。其詩高妙清逸,世稱為詩仙。與杜甫齊名,時人號稱李杜。 (2) 贍逸:文采卓越超群。贍,音ㄕㄢˋ,文辭廣博華麗。〔參考資料〕另可參考:五代周.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卷下.夢筆頭生花》
淪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身世的淪落。唐.柳宗元〈與蕭翰林俛書〉:「今天子興教化、定邪正,海內皆欣欣怡愉,而僕與四五子者,獨淪陷如此。」
殫心竭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實的世界。白居易仕宦生涯的前期,可說是一帆風順,二十九歲便登進士,三十二歲任校書郎,後來又被拔擢為翰林學士。在這個時期,白居易有感於自身所見所聞,故深有經世濟民的使命感,〈策林〉七十五篇就在此時寫成。文中白居易針對當時經濟、政治、軍事、文教各方面的弊端提出改革意見,大聲疾呼統治者應以天下之心為心,以百姓之欲為欲。而為表明冒死獻言之心,文章起始處先提了漢代朱雲的事跡。朱雲為西漢人,成帝時上書求見皇帝,當著眾臣之前,斥責以帝師升任丞相的張禹為佞臣。成帝大怒,命人將朱雲拖出去,但他死命地攀著殿裡的欄杆,即使欄杆折毀,仍大聲地說出諫言。事過之後,有人要更換折斷的欄杆,成帝命人將其保留,用以表彰這位忠...
檢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職官名。宋有史館檢討,掌修國史。明、清時隸屬翰林院,位次於編修,與修撰編修同稱為「史官」。
牢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抑鬱不平。《儒林外史》第八回:「那知這兩位公子,因科名蹭蹬,不得早年入鼎甲,入翰林,激成了一肚牢騷不平。」《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正是酒酣耳熱的時候,仲翔又在窘鄉,便發出無限牢騷,無非是罵官場的話。」
李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家居四川綿州(今四川省綿陽縣西南),為唐代著名的大詩人。個性率真豪放,嗜酒好遊。玄宗時曾為翰林供奉,後因得罪權貴,遭排擠而離開京城,最後病死當塗。其詩高妙清逸,世稱為「詩仙」。與杜甫齊名,時人號稱「李杜」。著有李太白集。也稱為「李太白」。
搜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搜求羅致。唐.范傳正〈贈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代宗之初,搜羅俊逸,拜公左拾遺。」《文明小史》第一二回:「凡稍有名望,稍有學問的人,他都搜羅到他手下,出了錢養活。」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廣陵遇孟九雲卿  雄藩本帝都,遊士多俊賢。夾河樹鬱鬱,華館千里連。  新知雖滿堂,中意頗未宣。忽逢翰林友,歡樂鬥酒前。  高文激頹波,四海靡不傳。西施且一笑,眾女安得妍。  明月滿淮海,哀鴻逝長天。所念京國遠,我來君欲還。 淮上遇洛陽李主簿  結茅臨古渡,臥見長淮流。窗裏人將老,門前樹已秋。  寒山獨過雁,暮雨遠來舟。日夕逢歸客,那能忘舊遊。 路逢崔、元二侍禦避馬見招,以詩見贈  一台稱二妙,歸路望行塵。俱是攀龍客,空為避馬人。  見招翻跼蹐,相問良殷勤。日日吟趨府,彈冠豈有因。 逢楊開府  少事武皇帝,無賴恃恩私。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