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49.99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喝、飲。如:「呷茶」。宋.鄭震〈飲馬長城窟〉詩:「朝呷一口水,暮破千重關。」《儒林外史》第二○回:「勉強呷了兩口湯,仍舊面朝床裡睡下。」
本末倒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的主次顛倒。比喻不知事情的輕重緩急。清.王昶《金石編.卷一五八.金五.綏德州新學記》:「然非知治之審,則亦未嘗不本末倒置。」也作「本末顛倒」、「本末舛逆」。
洛陽紙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時代魏、蜀、吳都城的文章,即〈三都賦〉。這時左思的妹妺左芬正好被選入宮,左思就藉這個機會搬到人文薈的京師洛陽居住。因為左思從未去過蜀國的成都,所以他就去拜訪當時的大文人張載,請教有關成都的風土民情。為了寫成〈三都賦〉,左思花了十年的時間構思,他的家中到處掛著紙筆,連廁所和籬笆上都不例外,只要一有靈感,他便立刻提筆寫下。在創作的過程中,左思又覺得自己的學問不足,便向朝廷請求擔任掌管圖書的祕書郎一職,以便翻閱各種書籍,作為寫作的材料。後來〈三都賦〉完成,卻並未得到時人的重視。左思認為自己的文筆並不比班固、張衡差,恐怕是當時的人不喜歡他的形貌,所以也看不起他的文章。左思聽說皇甫謐是位著名的學者,...
休戚與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明.任袁〈上首輔書〉:「今公卿輔弼之臣,受主上之祿不為不厚,擔主上之爵不為不高,蒙主上之恩遇,不為不渥。休戚與共,繩糾是資。」
鶴立雞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出類拔
集腋成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墨子,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尚賢、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墨子主張舉拔賢人,一定要打破等級制度,將尚賢真正落實在政治上。賢良之士是國家之寶,要治國,先要集精英、廣納賢士,因為「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也」。意思是江河裡的水,不是從一個源頭流下來的,價值千金的白色狐裘,也不是由一隻狐狸腋下的白毛積成的。狐狸雖不見有純白者,然將一隻隻狐腋下的一小塊純白毛皮聚集起來之後,便可縫製成一件純白狐裘,輕柔難得,至為珍貴。所以墨子便用此來說明賢良之士的多寡,影響到國家的強弱興衰,所以國君應該親近人才,尊重人才,將人才聚集,並加以重用,國家才能強盛不衰。後...
脫穎而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出類拔,嶄露頭角,頭角崢嶸辨似: 穎,音|ㄥˇ。物體尖銳的末端。不可寫作「潁」。
見異思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管子.小匡》桓公曰:「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奈何?」管子對曰:「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不可使雜處,雜處則其言哤,其事亂。是故聖王之處士必於閒燕,處農必就田墅,處工必就官府,處商必就市井。今夫士1>群而州2>處閒燕3>,則父與父言義,子與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長者言愛,幼者言弟4>,旦昔5>從事於此,以教其子弟,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6>而遷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夫是故士之子常為士。」 〔注解〕 (1) 士:即今之所謂讀書人、知識分子。 (2) 州:聚。 (3) 閒燕:指安靜、清淨之處。或指學校。此處或以「州處」為斷句,「閒燕」屬下句。 (...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鳥類野獸長聲鳴叫。如:「虎嘯」、「猿嘯」。唐.柳宗元〈憎王孫文.序〉:「既熟,嘯呼群,然後食衎衎焉。」宋.陸游〈春夜讀書感懷〉詩:「荒林梟獨嘯,野水鵝群鳴。」
急流勇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湍急的水勢中,當機立斷回舟退出。比喻人處於得意順遂時,能見機功成身退,以求明哲保身。宋.蘇軾〈贈善相程杰〉詩:「火色上騰雖有數,急流勇退豈無人?」《醒世恆言.卷二.三孝廉讓產立高名》:「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既無出類拔之才,宜急流勇退,以避賢路。」也作「勇退激流」。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