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8.415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我防衛機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課業上無法獲得良好的成績,將會轉往運動場上出人頭地。 合理化作用當事人在面對挫折時,會以合理的理由或藉口來說服自己,以減少自己所受到的衝擊以及傷害。 退化作用當事人受到嚴重的衝擊、挫折以及壓力時,將會產生幼年時期的行為模式,例如表現出嚎啕大哭、退縮、吸允拇指等等的行為,利用生命早期來滿足其安全感。 認同作用當自我無法達成自己的期許時,內心多多少少會產生失望以及焦慮感,因此未達到這些願望,將會模仿自己所仰慕的對象,以增進自我價值感。 昇華作用當事人將一些不被允許的行為,漸漸導向於社會所讚許的,以及具有建設性的行為,因此使得...
邱逢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今苗栗銅鑼),自幼聰穎過人,據說7歲能做詩、26歲考取進士,有「東寧才子」之稱。因為目賭官場腐敗,藉口辭官返臺(官員須迴避本籍),以教育為職志投入各書院講課。(註2) 臺灣民主國的失敗光緒20年(1894)馬關條約簽訂後,臺灣確定割讓與日本,引起全島民眾譁然。群情激憤之下,臺灣巡撫唐景崧被簇擁發布〈臺灣民主國自主宣言〉,表示寧願戰死、誓不屈服。丘逢甲發電報向清廷挽留臺灣失敗,決定提倡建議「臺灣民主國」來爭取國際支援,唐景崧為總統、丘逢甲為副總統兼民兵司令官。沒想到唐景崧短短十天後便逃回廈門,丘逢甲也倉卒內渡,定居在潮州...
託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推託的言詞。如:「他編了些託辭來婉拒朋友的邀請。」也作「託詞」。
擋箭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借辭推託或掩飾的藉口、理由。如:「每次叫他幫忙做家事,他就以考試作為擋箭牌。」
借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某事為理由。《儒林外史》第三九回:「你若是借口不肯前去,便是貪圖安逸,在家戀著妻子,乃是不孝之子,從此你便不許再見我的面了!」也作「藉口」。
2.假託的理由。如:「他總是以塞車做為遲到的借口。」也作「藉口」。
假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藉口、托詞。《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凡質物值錢者,纔足了年數,就假托變賣過了,不准贖取。如此刻剝貧戶,以致肥饒。」
客至如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賓至如歸」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載:春秋時,鄭國大夫子產隨同鄭伯出訪晉國。那時正值魯襄公去世,晉侯以此為藉口不接見他們。子產便差人將使館的外牆拆掉,把車馬、物品安置進去。晉國大夫士文伯知道後,趕緊跑來勸阻說:「我國為防盜賊,保護賓客的安全,才建造了這座使館,還特地把外牆加高、增厚,讓來訪的諸侯使臣無後顧之憂。如今您破壞它,雖然您的僕從可以保護您,但別國的賓客要怎麼辦?我國為各諸侯的盟主,為了接待諸侯使臣而建造這座堅固的使館。如果一直有人破壞它,我國要如何是好?因此我國君差遣我來問您這麼做的原因。」子產回答說:「我們鄭國是個小國,夾在幾個大國之間,時有紛擾,沒...
秋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假借事端求人資助,或利用藉口向人求取財利。《儒林外史》第三回:「會試舉人,變作秋風之客;多事貢生,長為興訟之人。」
怒髮沖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趙國的和氏璧。趙王因宦者令繆賢推薦,召見藺相如,並且問他對這件事的看法。藺相如不想使秦國有攻打趙國的藉口,主張送和氏璧到秦國去,並說:「君王如確定沒有合適的人選,我願意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真的給城,璧就留給秦國;不給,我會將和氏璧完好的送回趙國。」於是趙王派他帶著和氏璧西行入秦國。到了秦國,藺相如發覺秦王並不是真正想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和氏璧,於是在秦王欣賞和氏璧時,假意的說璧上有瑕疵要指給秦王看。等和氏璧回到他的手上,立刻後退了幾步,倚柱而立,氣得頭髮豎立,頂起帽子,說秦王既無意把城池償還趙王,他只好把頭、璧都在柱上撞碎。事實上,在《莊子.盜跖》篇中就已提到盜跖一聽孔子來訪,氣得「髮上指冠」,...
旗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名義、藉口。如:「他打著樂捐救人的旗子,到處招搖撞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