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像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宋元時代的說唱技藝。一說指宋元時賣唱的女藝人。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紀勝.社會》:「每歲行都神祠誕辰迎獻,則有酒行。錦體社、八仙社、漁父習閑社、神鬼社、小女童像生叫聲社。」宋.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勝錄.開煮迎酒候所》:「選像生有顏色者三四十人,戴冠子花朵,著豔色衫子。稍年高者,都著紅背子,特髻。」
鼓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說唱藝術。表演者自擊鼓板以說唱。參見「打鼓說書」條。
民間藝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民間形成、發展並廣泛流傳的各種通俗藝術。如舞龍、舞獅、大鼓說唱等。
轉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流行於宋代的歌舞。表演形式由宋代說唱技藝發展而來,以一詩一詞歌詠一事或分詠多事,邊歌邊舞,演前有勾隊詞,後有放隊詞。為元代劇曲的先導。也稱為「傳踏」。
太平歌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流行於北方的說唱。參見「落子」條。清.張燾《津門雜記.卷下.唱落子》:「北方之唱蓮花落者,謂之落子。即如南方之花鼓戲也。……前經當道出示禁止,稍知斂跡,乃邇來復有作者,改名為太平歌詞云。」
噴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平方言:(1)開口說話。如:「這推銷員一噴口就舌燦蓮花。」(2)在說唱中用力吐字。
陶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時說唱藝術之一。相當於彈詞。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卷二○.熙朝樂事》:「杭州男女瞽者,多學琵琶;唱古今小說、平話,以覓衣食,謂之陶真。」也作「淘真」。
大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民間說唱藝術中一種說書。以說歷史演義、英雄戰爭、扑刀趕棒之類的故事為主。與有說有唱、敷衍煙花粉黛、兒女私情的小書相對。
灘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江、浙一帶的一種說唱藝術。其中以蘇州灘黃歷史較久,約形成於清乾隆年間,其他各地灘黃則於清代同治、光緒年間相繼產生。起初多以當地曲調演唱民間故事。辛亥革命前後,不少地區的灘黃則相繼發展為戲曲形式。如蘇州灘黃改稱「蘇劇」,上海灘黃改稱「滬劇」,杭州灘黃改稱「杭劇」,寧波灘黃改稱為「甬劇」等。也作「灘簧」、「攤簧」。
呂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地方戲曲。從說唱形式的山東琴書發展而成,以墜琴、揚琴、二胡、三弦為主要伴奏樂器,因演奏時在琴弦上捋上捋下,所以惠民地區人稱為「捋戲」,用文字書寫,便定名為「呂劇」。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