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7.42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ASSURE教學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述學習目標(State Objectives):課程目標應是學習者在學習結束後應具備新的技能獲知識,重點是學習者應從教學活動中獲得甚麼。學習目標應以學習者之收穫為主,且目標應儘量具體並有可行性。良好之學習目標應要考慮下述三個因素:(1)表現:學習者能達到之水準(2)條件:是將表現之範疇予以限定(3)標準:界定何種表現是能被接受之程度3.S:選擇、修正或設計教材(Select,Modify or Design Materials):獲得適宜之教材途徑有:(1)選擇現有教材(2)修正現有教材(3)設計新教材4.U:使用教材(...
不知所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話或文章內容模糊、重點不明,無法讓人了解其意旨。[例]一篇好的文章絕不致於條理不清,讓人不知所云。
層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層遞是指用兩種以上的事物,造句作文,作有秩序,等距離。層層遞進的形式的,稱之為層遞。順序由小到大、由輕到重、由淺到深、由低到高、由本到末,則為順層遞,重點位於最後一句話。倒層遞的重點雖也在最後一句,但部分句子的重點也可能出現在第一句,倒層遞的特徵在於層層遞減。層遞的作用在讓讀者層層跟隨,使文章引人入勝。(註一)目錄1 單式層遞2 複式層遞3 參考資料4 關鍵字 單式層遞又細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比喻挑取、掌握。[例]抓重點
發現學習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現學習論(discovery learning theory)目錄1 理論要義2 在教學上的應用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理論要義布魯納倡導的發現學習論(discovery learning theory)強調學生主動對所學事物的自然探索,從而發現事象變化的原理原則,是產生學習的主要條件。此理論重點有二,分別為「認知表徵」及「知識結構」。認知表徵:個體之所以認識環境中的事物,是因為具備對事物的認知表徵能力,表徵方式先是動作表徵(enactive representation),而後是形象表徵(iconic represe...
鷹架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織化,減輕孩子學習的負擔。(三)明確的學習目標,引導孩子專注在學習目標上而不分心。(四)指出關鍵性的重點。(五)挫折的控制,並給予成功之經驗。(六)示範所學。 解釋別名:支架式教學(Instructional Scaffolding)或(Scaffolding Instruction),孩童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阻礙時,使用充分的資源與材料來提升孩童學習的效率,這種方法就稱為鷹架理論。 舉例1.孩童學習騎腳踏車:一開始無法讓孩童直接學習騎兩輪的腳踏車,學習效率很低。得靠他人攙扶或者增加輔助輪,使孩童漸漸學會如何踩踏板、平衡、加...
一語中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句話就說中事情的重點。如:「你這一句話果真是一語中的,把問題重心都點出來了。」
形影不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呂氏春秋.孝行覽.首時》論述的重點是教人把握時機。時機不對,縱使有商湯和周武王的才德也無法成就功業;反之,處在夏桀和商紂暴虐無道的朝代而沒有商湯、周武王的才德,同樣也無法成就功業。聖人和時機不可分離,就像一個人在日光下步行,他的形體和影子不可分離一樣。後來「形影不離」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與人或與物、物與物的關係密切,不能分開。此外,清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二.濼陽消夏錄二》:「青縣農家少婦,性輕佻,隨其夫操作,形影不離,恒相對嬉笑,不避忌人。」則用「形影不離」形容二人關係親密,無時無處不在一起。
全語文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完整」的語文情境中來進行,以文學作品和現實生活中的文字作為教材,並以「溝通」及「意義」作為語文學習的重點(沈添鉦,1991)。  全語文是結合理論與實務的教育哲學觀,尊重孩子的學習自主權及能力,強調在真實的情境脈絡下,透過有目的的聽說讀寫及各種策略來學習不可分割的語文,就是主張語文的學習要有完整的意義及情境,先學整體,然後再從整體到部分;並統整各學科經驗。全語教師與孩子共同規劃課程,組織師生互動的學習環境,以建構有意義的學習。(黃雲溎,2002) 全語文的理論架構(引自黃雲溎,2002)語言學習是整體的:全語文主張使用文...
訊息處理學習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最被廣為採用的學習理論。基本上,訊息處理學習論所提出的教學應用課題與認知歷程有直接的關係,其教學設計重點在於將知識的邏輯意義(logical meaning)轉變為心理意義(psychological meaning)方面,認為要發展知識理解和問題解決的心理意義,有賴學生和教材內容的互動。訊息處理學習論特別強調教學中應教導學生應用不同的學習策略,來幫助學習/記憶不同的知識,譬如說,應用機械學習方法(rote learning methods)來加強記憶,以及應用SQ3R(Survey ,Question ,Read ,R...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