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1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雄性的鳥獸。《集韻.上聲.姥韻》:「牡,雄禽曰牡。」《詩經.小雅.信南山》:「祭以清酒,從以騂牡,享于祖考。」《論語.堯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
文不加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禰衡〈鸚鵡賦〉(據《文選.卷一三.賦.鳥獸上》引)1>時黃祖太子射賓客大會,有獻鸚鵡者,舉酒於衡前曰:「禰處士,今日無用娛賓,竊以此鳥自遠而至,明慧聰善,羽族之可貴,願先生為之賦,使四坐咸共榮觀,不亦可乎?」衡2>因為賦3>,筆不停綴4>,文不加點5>。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張衡《文士傳》、《南史.卷三九.劉孺列傳》。 (2) 衡:禰衡,字正平,東漢平原人,生卒年不詳。有辯才,善屬文,氣剛傲,嘗罵曹操,後為黃祖所殺。 (3) 賦:吟詠、寫作。 (4) 綴:組合字句篇章。 (4) 點:古人寫文章,如果字寫錯了,就在字旁用筆加一黑點,表示不要。所以點是點除,即刪改的意思。〔...
無為而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德化民,不施加刑罰,而能平治天下。《論語.衛靈公》:「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唐.張謂〈虞帝廟碑銘.序〉:「於斯之時,君明於上,人化於下,山川鬼神,亦莫不寧,鳥獸魚鱉,眾乎咸若,無為而治,其聖也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鳥獸的細毛。《說文解字.毳部》:「毳,獸細毛也。」唐.杜甫〈陪李金吾花下飲〉詩:「見輕吹鳥毳,隨意數花鬚。」唐.白居易〈青氈帳二十韻〉:「合聚千羊毳,施張百子弮。」
鷦鷯巢林,不過一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鷦鷯生活在林中,所棲不過一截樹枝。語本《莊子.逍遙遊》:「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比喻所求不多。亦用以勉人知足寡慾。《幼學瓊林.卷四.鳥獸類》:「鷦鷯巢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
網開一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的開國君主成湯,是個仁民愛物的君主。他感於夏桀暴虐無道,天下人民飽受痛苦,於是起兵討伐,建立了商朝。在《呂氏春秋.孟冬紀.異用》中記載,有一天成湯看到一個獵人在布置陷阱,獵人很得意地說:「不論是天上飛的、地下鑽出的或地面奔跑的各種鳥獸,都會被我的網子抓住。」成湯聽了,就說:「像你這樣趕盡殺絕,豈不是跟暴虐的夏桀一樣嗎?」於是他命令獵人把網子的三面收起來,只留下一面捕捉獵物。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網開一面」,用來比喻寬大仁厚,對犯錯的人從寬處置。
秋毫無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秋毫,秋天鳥獸所生的細毛。「秋毫無犯」指連細微的秋毫都不侵犯,比喻對任何東西都不侵犯、不動用。◎語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鳥獸昆蟲軀體及其他事物的中間部分。[例]山腰、廊腰、蜂腰
說文解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義疏証》輯註較備。許慎於《說文解字敘》中指出:「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由於古人沒有文字,只用結繩等方法來記事,以致「庶業其繁,飾偽萌生」。及至倉頡造字,才使「百工以乂,萬品以察」。然而,隨著文字的演變,而時人又「雖有尉律不課,小學不修」,加上假借字的普遍,使許多字已失去了本義,或者出現誤用的情況。為了「解謬誤,曉學者,達神恉」,許慎遂作《說文解字》。《說文解字》的書名,許慎這樣解釋:「倉頡之初作書也,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
一網打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的開國君主成湯,是個仁民愛物的君主。他感於夏桀暴虐無道,天下人民飽受痛苦,於是起兵討伐,建立了商朝。在《呂氏春秋.孟冬紀.異用》中記載,有一天成湯看到一個獵人在布置陷阱,並祈禱說:「不論是天上飛的、地下鑽出的或地面奔跑的各種鳥獸,都會被我的網子抓住。」成湯聽了,就說:「像你這樣趕盡殺絕,豈不是跟暴虐的夏桀一樣嗎?」於是他命令獵人把網子的三面收起來,只留下一面捕捉獵物。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一網打盡」,本來指的是用網子全部抓住,後引申用來比喻排斥異己,不留孑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