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53.1268 ms
共 9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淹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挽留。唐.杜甫〈有客〉詩:「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麤糲腐儒飡。」
|
疏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狂放不羈的樣子。唐.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詩:「疏狂屬年少,閒散為官卑。」《三國演義》第六九回:「管輅,字公明,平原人也。容貌麤醜,好酒疏狂。」
|
道同志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志同道合」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王充《論衡.逢遇》1>夫賢聖道同,志合趨齊,虞舜2>、太公3>行耦4>,許由5>、伯夷6>操違7>者,生非其世,出非其時也。道雖同,同中有異,志雖合,合中有離。何則?道有精麤8>,志有清濁也。許由,皇者之輔也,生於帝者之時;伯夷,帝者之佐也,出於王者之世,並由道德,俱發仁義。主行道德,不清不留;主為仁義,不高不止,此其所以不遇也。堯溷,舜濁,武王誅殘,太公討暴,同濁皆麤,舉措鈞齊,此其所以為遇者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三國魏.曹植〈陳審舉表〉。
(2) 虞舜:上古帝王舜的稱號。姓姚,名重華。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
|
清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清澈、明亮。《楚辭.屈原.遠遊》:「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氣入而麤穢除。」北魏.酈道元《水經注.青衣水》:「然秋月清澄,望見兩山相峙,如峨眉焉。」
|
晦跡韜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韜光,收斂光采。晦跡韜光比喻隱藏自己的才能,不為世人所知。金.侯善淵〈益壽美金花.無言無說〉詞:「物我俱忘,晦跡韜光德自長。」元.王仲元〈江兒水.竹冠草鞋麤布衣〉曲:「竹冠草鞋麤布衣,晦跡韜光計。」也作「韜光滅跡」、「韜光晦跡」、「韜光隱跡」、「韜神晦跡」。
|
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粗麻布做成的喪服,服三年之喪所穿。《左傳.襄公十七年》:「齊晏桓子卒,晏嬰麤縗斬。」
|
混融貫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融會貫通」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朱熹〈答姜叔權書〉其一(據《朱子文集.卷五二》引)如邵子又謂「心者,性之郛郭」,乃為近之,但其語意未免太麤。須知心是身之主宰,而性是心之道理,乃無病耳。所謂「識察此心,乃致知之切近者」,此說是也。然亦須知,所謂「識心」,非徒欲識此之精靈知覺也,乃欲識此心之義理精微耳。欲識其義理之精微,則固當以窮盡天下之理為期,但至於久熟而貫通焉,則不待一一窮之,而天下之理固已無一毫不盡矣。舉一而三反1>,聞一而知十2>,乃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後能融會貫通,以至於此。今先立定限,以為不必盡窮於事事物物之間,而直欲僥倖於「三反知十」之效,吾恐其莽鹵滅裂,而終不能...
|
漫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遍山、滿山。宋.蘇軾〈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詩:「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麤俗。」《三國演義》第一回:「見漢軍大敗,後面漫山塞野,黃巾蓋地而來。」
|
人強勝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歌曰:「人定兮勝天,半壁久無胡日月。買劍傾家貲,市馬托生死。科舉非不好,行都兮萬里。」人言邊人盡麤材,臥龍高臥不肯來。杜甫詩成米芾寫,二三子亦英雄哉!
|
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粗切生肉。漢.史游《急就篇》卷三:「膹膾炙胾各有形。」唐.顏師古.注:「膹,麤切生肉也。」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