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7.85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無可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願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抗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2>偏袒扼腕3>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4>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5>。太子6>聞之,馳往,伏屍而哭,極哀。既已,無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屈原》、《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列傳.溫舒》。 (2) 樊於期:?∼西元前227,戰國時秦將。避罪於燕,得燕太子丹之庇護,後因荊軻欲替太子丹殺秦王,希望得其首級以入秦,遂自刎而死。 (3) 偏袒扼腕:偏袒,袒露一臂。扼腕,用手握腕。形容憤慨已極。 ...
安土樂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安居樂業」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九一.貨殖傳.序》《管子》云:古之四民不得雜處。士相與言仁誼於閒宴,工相與議技巧於官府,商相與語財利於市井,農相與謀稼穡於田壄,朝夕從事,不見異物而遷焉。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1>,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各安其居而樂其業,甘2>其食而美其服,雖見奇麗紛華,非其所習,辟猶戎翟之與于越,不相入矣。是以欲寡而事節,財足而不爭。於是在民上者,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故民有而且敬,貴誼而賤利。此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不嚴而治之大略也。 〔注解〕 (1) 不肅而成:不必嚴肅地教導便使之有所成就。 (2) 甘:動詞,津津有味地吃著。
逐浪隨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人沒有確定的方向和目標,只依從環境、潮流而行動。《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宦門子弟錯立身.第一二出》:「似這般失業,似這般逐浪隨波,忍冷耽飢。」《孤本元明雜劇.洞天玄記.第三折》:「想這廝犯無禱於天罪,妄行無不知非,至此也還不愧,只待逐浪隨波,成精作魅。」也作「隨波逐流」。
失所流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謁者教民煮木為酪;酪不可食,重為煩擾。流民入關者數十萬人,置養澹官以稟之,吏盜其稟,飢死者什七八。莽為政所致,乃下詔曰:「予遭陽九之」1>,百六之會2>,枯旱霜蝗3>,饑饉荐臻4>,蠻夷猾夏5>,寇賊姦軌6>,百姓流離。予甚悼之,害氣將究矣。」歲為此言,以至於亡。 〔注解〕 (1) 陽九之:災難、困厄的時運。,音ㄜˋ,同「厄」。見「陽九之」。 (2) 百六之會:厄運。見「百六之會」。 (3) 霜蝗:霜害和蝗災。 (4) 饑饉荐臻:指連年災荒。荐臻,連續不斷。 (5) 猾夏:侵擾華夏。猾,音ㄏㄨㄚˊ。 (6) 姦軌:犯法作亂。 ◎2《漢書.卷四五.蒯伍江息夫傳.蒯通》蒯通知天下權在...
辱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國家蒙受辱。《荀子.富國》:「其禮節奏也,芒軔僈楛,是辱國已。」《薛仁貴征遼事略》:「臣有辱國之愆,罪當萬死。」
銖銖較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錙銖必較」之典源,提供參考。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婚姻素對,靖侯成規。近世嫁娶,遂有賣女納財,買婦輸絹1>,比量2>父祖,計較錙銖3>,責4>多還少,市井5>無異。或猥婿在門,或傲婦擅室,貪榮求利,反招羞,可不慎歟! 〔注解〕 (1) 輸絹:給予絹帛。絹,音ㄐㄩㄢˋ。 (2) 比量:比試較量。 (3) 錙銖:音ㄗ ㄓㄨ。古代極小的計算單位,六銖為一錙,四錙為一兩,用以比喻極細微。 (4) 責:要求、索取。 (5) 市井:指買賣行為。
發憤努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定決心努力。如:「他受了上次的教訓之後,決定發憤努力,以雪前。」
窳其中而美其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廟堂之器也,果能建伊臯之業耶?盜起而不知禦,民困而不知救,吏姦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縻廩粟而不知。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醲2>而飫3>肥鮮者,孰不巍巍乎4>可畏,赫赫乎5>可象6>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7>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予默然無以應。退而思其言,類東方生滑稽之流。豈其憤世疾邪者耶?而託于柑以諷耶? 〔注解〕 (1) 劉基:西元1311∼1377,字伯溫,明浙江青田人。輔佐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誠意伯,為明代開國功臣。後為胡惟庸陷害,憂憤而卒,謚號文成。擅長詩文,亦精通天文兵法。 (2) 醇醲:音ㄔㄨㄣˊ ㄋㄨㄥˊ,濃厚的酒。 ...
死而不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使死了也不後悔。宋.李昌齡《樂善錄.卷上》:「娥生長倡家,乃能堅白自守,死而不悔。人非倡女,而不能以禮自防者,視娥得無愧?」也作「死而無悔」、「死而無怨」。
千歲一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也;為義者,潔軌跡、崇名教,遇其節而明之,雖殺身糜軀,猶未悔也。■《晉書.卷八○.王羲之列傳》古人其君不為堯舜,北面之道,豈不願尊其所事,比隆往代,況遇千載一時之運?顧智力屈於當年,何得不權輕重而處之也。今雖有可欣之會,內求諸己,而所憂乃重於所欣。《傳》云:「自非聖人,外寧必有內憂。」今外不寧,內憂已深。古之弘大業者,或不謀於眾,傾國以濟一時功者,亦往往而有之。誠獨運之明足以邁眾,暫勞之弊終獲永逸者可也。求之於今,可得擬議乎!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