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排難解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排除困難,解除危急。見「排難解紛」條。01.元.戴表元〈題秦景山遺&a02938-003.jpg;〉:「余嘗愛秦漢以前士大夫,慷多奇氣,為人排難解急,而不居其功。」
歎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讚歎羨慕。三國魏.嵇康〈聲無哀樂論〉:「奏秦聲則歎羨而慷,理齊楚則情一而思專。」宋.陳思《書苑菁華.卷一.書法上.秦漢魏四朝用筆法》:「自書五經于太學,觀者如市,歎羡不及。」
事與志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事與願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三國魏嵇康〈幽憤〉詩是他的好友呂安為其兄呂巽誣諂繫獄,他仗義執言,卻受到牽連,在獄中藉以抒發情緒之作。他生性不與世俗同流,志在守樸全真,對於自己無端被陷害入獄,心中的哀痛和憤,是誰也比不上的。他感嘆身陷囹圄的殘酷事實,和本想「嗈嗈鳴鴈,奮翼北遊」──像雁一樣翱翔天際自在悠遊的願望相違背。最後他和呂安全因此被殺了。後人就以「事與願違」表示事實和願望相違背。
游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極輕賤的事物。[例]他慷多義,廣交朋友,金錢視同游塵。
悲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悲傷的情懷。《史記.卷一○二.張釋之馮唐列傳.張釋之》:「倚瑟而歌,意慘悽悲懷。」三國魏.劉楨〈贈五官中郎將詩〉四首之三:「秋日多悲懷,感以長歎。」
薄海同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薄海,到達海邊,指海內各地。薄海同仇指全海內之人皆以為仇敵。比喻激憤到極點。如:「看到敵人令人髮指的暴行後,激起了大家薄海同仇的憤心理。」《臺灣外紀》卷四:「況闖賊為仇明朝,未曾得罪於國家也。徒以薄海同仇,共伸大義。」
長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久思念。《文選.嵇康.琴賦》:「理重華之遺操,遠慕而長思。」《文選.成公綏.嘯賦》:「奏胡馬之長思,向寒風乎北朔。」
染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取筆蘸墨書寫。《文選.潘岳.秋興賦》:「於是染翰操紙,然而賦。」《梁書.卷四一.蕭介傳》:「介染翰便成,文無加點。」
落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家道衰敗。如:「這戶人家以前可風光了,如今竟落架成這地步,真令人嘆!」
弓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因錯覺而產生驚疑。參見「杯弓蛇影」條。元.謝應芳〈顧仲瑛臨濠惠書詞甚慷詩以代簡〉詩:「酒杯已辨弓蛇誤,藥杵無勞玉兔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