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7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博山香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香所用的熏爐。上有蓋,下有底座,蓋上雕鏤成山巒形,山上還雕出人物和動物,似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博山。有銅製、陶瓷製,一般製作都十分精緻。《西京雜記》卷一:「長安巧匠丁緩者……又作九層博山香爐,鏤為奇禽怪獸,窮諸靈異,皆自然運動。」宋.呂大臨《考古圖》卷一○:「博山香爐,象海中博山,下有槃貯湯,使潤氣蒸香,以象海之回環。」
據經引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引經據典」。見「引經據典」條。01.明.李贄《書.卷一.書答.復宋太守》:「苟不取陳語以相證,恐聽者益以駭愕,故凡論說,必據經引傳,亦不得已焉耳。」 
火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燒紙錢或放置煤炭以取暖的盆子。
烈紙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燒紙錢,祭拜鬼神、亡魂。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你去那受刑法屍骸上烈些紙錢,只當把你亡化的孩兒薦。」元.無名氏《硃砂擔》第四折:「並不曾見烈紙錢將咱祭,倒去熬粥湯送他吃。」也作「烈紙」、「化紙」。
薰以香自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薰因帶有香氣而招來燒之禍。比喻人因懷才而遭來禍端。《漢書.卷七二.王貢兩龔鮑傳.龔勝》:「嗟乎!薰以香自燒,膏以明自銷。龔生競夭天年,非吾徒也。」
埃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事物消亡,有如塵埃之泯滅殆盡。《後漢書.卷三五.張曹鄭列傳.鄭玄》:「自秦六經,聖文埃滅。」宋.樓鑰〈荊門軍義勇甲仗庫記〉:「民居多茅茨,萬一延燔,則又將埃滅而無餘矣。」宋.王庭珪〈挽徐子平〉詩其一:「堆窗史傳千張紙,過隙光陰一轉輪。富貴掀天亦埃滅,今時何必歎斯人。」
乘龍佳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好女婿。參見「乘龍」條。《醒世恆言.卷七.錢秀才錯占鳳凰儔》:「高贊為選中了乘龍佳婿,到處誇揚。」明.王玉峰《香記》第五齣:「我只願得乘龍佳婿,是吾之幸。」
狐假鴟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狐之假借虎威,如鴟之張翅振聲以撲噬。比喻憑恃威勢以嚇人。《舊唐書.卷一九.僖宗本紀》:「初則狐假鴟張,自謂驍雄莫敵;旋則鳥魚爛,無非破敗而終。」
世俗炎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世態炎涼」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世態炎涼」係由「世態」及「炎涼」二語組合而成。 「世態」是出自唐.呂從慶〈偶興〉詩。呂從慶是唐汴州大梁人,字世膺,號豐溪漁叟。在他這首〈偶興〉詩中,「吾亦陶彭澤,從來懶折腰」。他自比為陶淵明,從不願為五斗米折腰。閒時香、飲酒,是如此瀟灑自然,無欲自得。世俗情態像雲一樣變幻多端,人情也像雪一樣容易消失不見,還不如與猿、鶴為伴,隱居不仕,逍遙自在。 「炎涼」則是出自唐.白居易〈和答詩十首.和松樹〉。本來「炎涼」一詞早在南朝齊.謝朓〈同羇夜集〉詩中就已出現:「積念隔炎涼,驤言始今夕。已對濁尊酒,復此故鄉客。」不過此詩中的「炎涼」是指夏秋,「隔炎涼」是...
水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死者的屍體投進水中,任其沉流漂散的葬法。《南史.卷七八.夷貊傳上.海南諸國傳》:「水葬則投之江流,火葬則為灰燼。」唐.皮日休〈館娃宮懷古五絕〉五首之五:「不知水葬今何處?溪月彎彎欲效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