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7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臨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子御臨正殿前面的平臺。《漢書.卷八二.王商史丹傅喜傳.史丹》:「天子自臨軒檻上,隤銅丸以擿鼓,聲中嚴鼓之節。」唐.王維〈少年行〉四首之四:「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出明光宮。」
改步改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玉,玉,所以節行步。古時君臣或貴族,因身分不同,步履玉也就有差別。改步改玉,謂死者身分已改變,葬禮也應有所改變。《左傳.定公五年》:「六月,……丙申,卒于房。陽虎將以璵璠斂,仲梁懷弗與,曰:『改步改玉。』」也作「改玉改行」。
畏強凌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害怕強權,欺凌弱小。《三國演義》第四三回:「蘇秦六國相印,張儀兩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國之謀,非比畏強凌弱,懼刀避劍之人也。」
利韁名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宴堂深〉詞。 (2) 貫:通「慣」,習慣。 (3) 韁:音ㄐ|ㄤ,繫馬的繩子。 (4) 伏:服、信服。通「服」。 (5) 周、孔:周公(?∼西元前1105),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輔佐武王伐紂,封於魯。武王崩,又佐成王攝政,東征平定三叔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天下大治。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
銷難解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辛垣衍。魯仲連見了辛垣衍,向他解說當時的局勢以及秦國的計謀,曉以大義。辛垣衍聽了之後如夢初醒,除感魯仲連的高見之外,並打消了勸說趙國的念頭,而返回魏國。不久,魏國的公子無忌(信陵君)以計奪取晉鄙軍隊前來救趙,擊退秦軍,解除了趙國的危機。平原君很感激魯仲連的幫助,要封賞他,但是魯仲連再三的推辭,堅持不肯接受。於是平原君設宴款待,準備以黃金千兩用祝壽名義送給魯仲連。魯仲連笑著對平原君說:「士人之所以為天下人所敬重,是由於為人排解禍患、困難、紛爭,而不求報酬。如果要求有所報酬的,那是商人的行為。」於是堅持不拿千兩的黃金,並辭別平原君,離開了趙國。後來「排難解紛」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為...
劍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劍身銳利的部分。《三國演義》第二九回:「策大驚,急取劍從馬上砍去,劍刃忽墜,止存劍靶在手。」
牙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官吏出入官門時戴的象牙製識別牌。宋.歐陽修〈早朝感事〉詩:「玉勒爭門隨仗入,牙牌當殿報班齊。」《明史.卷二六六.金鉉傳》:「知帝已崩,解牙牌拜授家人,即投金水河。」
庋之高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束之高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晉.習鑿齒《漢晉春秋》載,東晉的庾翼,在軍事上頗有才能,因為有他鎮守武昌等地,抵禦了來自北方的侵略,讓東晉因此能夠偏安江南。當時文人流行清談,盡說些浮誇無據的言論,其中又以杜乂和殷浩二人最得到眾人服,讚美之聲不斷,認為他們才華如此出眾,應該受到重用,給予官職。一向務實的庾翼,對於這些徒逞口舌之能的文人十分厭惡,因此只要有人在他面前讚美這些人,他就會說:「像杜乂、殷浩這樣的人,對待他們應該像對待用不著的東西一樣,先捆起來放在閣樓上,等到天下太平了,再來考慮應該給他們什麼樣的官職。」後來「束之高閣」演變為成語,就用來比喻棄置不用。
識別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來辨認身分責任的憑據。如:「進入機房必須要帶識別證。」
高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才能優越的人。《文明小史》第五○回:「洋老總聽完這番言語,連說:『高才!服得很。』」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