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弭兵之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末期晉楚兩國爭戰不休,夾在中間的宋國遭池魚之殃,華元、向戌先後兩次召開弭兵之會,約合晉楚在宋結盟,規定除齊秦兩大國外,各國要向晉楚朝貢,以平分霸權。見《左傳.襄公二十七年》。
|
蚍蜉撼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毫芒。我願生兩翅,捕逐出八荒。精誠忽交通,百怪入我腸。刺手拔鯨牙,舉瓢酌天漿。騰身跨汗漫,不著織女襄。顧語地上友,經營無太忙!乞君飛霞佩,與我高頡頏。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唐.拾得〈詩〉。
(2) 李杜:指李白、杜甫。李白(西元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家居四川綿州,唐代詩人。個性率真豪放,嗜酒好遊,其詩高妙清逸,世稱「詩仙」。杜甫(西元712∼770),字子美,號少陵,河南鞏縣人。唐代詩人,有「詩聖」之稱。其詩博大雄渾,千態萬狀,不僅慨嘆自己遭時不遇,亦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動亂形態,故有「詩史」之名。
(3) 蚍蜉:音ㄆ|ˊㄈㄨˊ,一種大蟻。
(4) 不自量:指不知...
|
價抵連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價值連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根據《韓非子.和氏》記載,楚人卞和自楚國山中得到一塊玉璞,奉獻給楚厲王,經玉工鑑定為普通的石頭,厲王以為卞和騙他,於是砍去卞和的左腳。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獻上玉璞,結果玉璞仍然被鑑定為石頭,卞和又被砍去右腳。到了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玉璞在荊山下大哭三天三夜,哭得淚盡泣血,文王得知這件事,命玉工把玉璞剖開,得到一塊寶玉,於是將它琢磨成璧,命名為「和氏璧」。後來這璧被戰國趙惠文王輾轉得到,秦昭襄王聞知此事,就派使者送信給趙惠文王,表示願意以十五座城池換他的和氏璧。因為這十五座城區當是相連,所以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價值連城」,用來形容物品十分珍貴。
|
弭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息戰爭。《左傳.襄公二十七年》:「人曰弭兵,而我弗許。」明.錢嶫〈憫黎詠〉詩六首之六:「息火當息薪,弭兵當弭饑。」
|
泱泱大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為春秋時季札讚美齊樂之辭。語本《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後用以稱讚大國風度。
|
袁宏倚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312∼373),字元子,東晉龍亢(今安徽省壤遠縣西北)人。初拜駙馬都尉,定蜀,攻前秦,因破姚襄有功,官至大司馬,與前燕慕容垂戰於枋頭,大敗而還。後廢廢帝,立簡文帝,陰謀篡奪,威勢顯赫,未果而卒。諡宣武侯。
(3) 袁虎:袁宏(西元328∼376),字彥伯,東晉陽夏(今河南省太康)人。有逸才,為桓溫記室,太元初,官東陽太守。有《後漢紀》、《竹林名士傳》等。
(4) 會須:恰逢需要。
(5) 露布文:古代不封口的文書,可用於上書、告示、征討檄文、軍隊捷報等。
(6) 輟筆:停筆。輟,音 ㄔㄨㄛˋ。
(7) 俄:須臾、片刻,音ㄜˊ。〔參考資料〕 《魏志》(據《琱玉集.卷一二.聰慧》...
|
龔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龔橙龔橙,字孝拱,號昌匏,他是著名詩人龔自珍的長子。初名珍,後改名橙,字公襄,又字孝拱,以字行。生 于嘉慶二十二年(1817),死于何年何月不詳,人稱“晚年卒以狂死”。 龔橙生于上海, 後隨父宦游四方,居京師最久。他自幼聰穎,能識滿文、蒙古文。王韜為他所撰小傳,稱龔橙“藏書極富,甲于江浙,多四庫中未收 之書,士大夫家未見之書。孝拱少時,沉酣其中,每有秘事,篝燈鈔錄,別為一書,以故于學無所不窺,胸中淵博無際。”跟父親一 樣,他對經學習研最深。尤精于文字學。龔橙對元史也頗有研究,著《元志》五十卷。他工于詩詞,書法也好,時有...
|
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川名。即滍河,今名沙河。源出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堯山,東流經許昌市、漯河市,至周口市注入潁河。《集韻.上聲.旨韻》:「滍,《說文》:水出南陽魯陽堯山,東北入汝。或作泜。」
|
五行並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未有能投命直言者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梁書.卷四.簡文帝本紀》、《北齊書.卷一一.文襄六王列傳.河南王康舒孝瑜》。
(2) 應世叔:應奉,字世叔,東漢汝南人,生卒年不詳。少聰明,自幼及長,凡所經履,莫不暗記,讀書五行並下。桓帝時為武陵太守、司隸校尉。糾舉奸違,不避豪戚,以嚴厲為名。
(3) 離婁並照:與古代名人離婁相輝映。離婁,黃帝時人,相傳能視百步之外,見秋毫之末。〔參考資料〕 ■《梁書.卷四.簡文帝本紀》太宗幼而敏睿,識悟過人,六歲便屬文,高祖驚其早就,弗之信也,乃於御前面試,辭采甚美。高祖歎曰:「此子,吾家之東阿。」既長,器宇寬弘,未嘗見慍喜。方頰豐下,鬚鬢如畫,眄睞...
|
渢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悠揚婉轉的中庸之聲。《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美哉!渢渢乎!大而婉,險而易行,以德輔此,則明主也。」晉.杜預.注:「渢渢,中庸之聲。」《文明小史》第五三回:「那兩個歌妓唱將起來,饒鴻生聽了聽,雖不懂他們唱的是什麼,倒也渢渢移人。」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