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掌管教化人民的官員。《周禮.地官.司徒》:「乃立教官司徒,使帥其屬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擾邦國。教官之屬,大司徒卿一人,小司徒中大夫二人。」
損本逐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捨本逐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捨本逐末」原作「舍本事末」。「舍本事末」之「本」,原指農事。古時候以農立國,故以農業為本業,以工、商為末業,所以「舍本事末」是指人民不務農而從事於工、商。《呂氏春秋.士容論.上農》一文,講的是當時的農業政策。力陳人民務農對國家的影響,直指人民從事農業就會因生產富足而不肯輕易遷徙。不務農而從事工、商,則農作物產量減少人民就會輕易遷徙,無心安居故土。且民捨本而事末,會變得好耍小聰明狡滑多詐,善於玩弄法律,顛倒是非。後來「捨本逐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且多借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視微末小節。另外據《戰國策.齊策四》載,齊國使者對於趙孝威太后見面...
哀鴻遍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萬民離散,不安其居,而能勞來還定安集之。至于矜寡,無不得其所焉」,而周宣王中興周朝,讓流離失所的人民得以安居樂業,所以「鴻鴈于飛,哀鳴嗷嗷」又引申為形容流離失所的難民,呻吟呼救的悲慘景況。後來就用「哀鴻」比喻流離失所的災民。「哀鴻遍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難民。如清代湯斌〈睢沐二邑秋災情形疏〉:「歷年災患頻仍,黎民塗炭,今春賣兒賣女者,有售無受,以故哀鴻遍野。」
罷免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民對於失職的民選議員或行政官員,以投票方式罷免其官職的權利。
通宵徹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穿著胡服,披散著頭髮,生活極為奢靡。他不再留心於治理國事,又大事營造宮室,修建長城,以致於舉國騷擾,人民為賦役所苦,負擔沉重,政治紛亂。後來「通宵達旦」這句成語可能就從《北齊書.卷四.文宣帝紀》的「從旦通宵」演變而出,用來指一整夜到天亮,亦用來形容徹夜地工作。
鐵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喻蹂躪人民的殘暴武裝勢力。如:「人民在侵略者的鐵蹄下,受盡蹂躪。」
課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徵收稅賦。[例]政府依法課稅,是為了建設各項公共設施,所以人民應誠實申報納稅。
目不識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的將軍都是與士兵一同日曬雨淋,從不坐轎子的,因此對他產生不好的印象。又因幽州為安祿山之亂的發起地,人民向來強悍尚武,張弘靖想改善當地的民風,便毀壞安祿山的墳墓,此舉更引起當地人民的反感。他的兩個從官韋雍、張宗厚行為囂張跋扈,常吃喝玩樂直到深夜,喝醉酒還要大隊人馬護送他們回家,燭火照得整條街通亮。看到不滿意的事就亂罵大叫,還對士兵說:「現在天下太平,你們會拉弓射箭有什麼用?還不如去認識一個『丁』字來得有用!」因為「丁」字是很容易認識的字,如果連「丁」字都不認識,那就接近文盲了。所以這句話不但誇讚了自己,也取笑了長於武藝的兵士。使得士兵們相當地氣憤,對他們深惡痛絕。後來「目不識丁」這句成語就從這...
洪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熱情誠懇,待人平等,他學識淵博,熟悉中外文學和話劇,對中國古典戲曲和民間藝術也有精闢的見解,具有真正人民藝術家的氣質與魄力。  1955年,洪深逝世,時年61歲。 文學風格   洪深寫社會之實,也寫內心之實;他嘗試發掘人物的內心世界,表現人物的心理狀態,這點是當時的劇作家、小說家較少用的。洪深內心寫實的作法,受到美國劇作家尤金‧奧尼爾(Eugene O'Neill)作品《瓊斯皇》影響,作品大多具現實與教育意義。 著作 《賣梨人》、《貧民悲劇》(1915,就讀清華大學時作,後《貧》劇收錄於《洪深戲曲集》)《趙閻王》(1...
福利國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基於平等、均富、保護弱勢的理想,由政府以社會安全制度保障人民住屋、醫療、教育、所得等各項基本生活所需的國家。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