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7.37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經常、常常。如:「時常」。《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社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土神和穀神。《書經.太甲上》:「社稷宗廟,罔不祇肅。」《三國演義》第三回:「天子為萬民之主,無威儀不可以奉宗廟社稷。」因社稷為帝王所祭拜,後用來泛稱國家。《禮記.檀弓下》:「能執干戈以衛社稷,雖欲勿殤也,不亦可乎?」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一四齣:「食人之祿,當分人之憂,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反覆演練、鑽研。如:「溫習」、「研習」。《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脫去。《左傳.哀公十六年》:「而又掩面以絕民望,不亦甚乎,乃免冑而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是。《左傳.隱公十一年》:「犯五不韙,而以伐人,其喪師也,不亦宜乎?」《漢書.卷一○○.敘傳下》:「亡德不報,爰存二代,宰相外戚,昭韙見戒。」
得寸進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魏也。此所謂藉賊兵而齎盜食者也。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1>此而遠攻,不亦繆2>乎?且昔者,中山之地,方五百里,趙獨擅之,功成、名立、利附,則天下莫能害。今韓、魏,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也。王若欲霸,必親中國而以為天下樞,以威楚、趙。趙彊則楚附,楚彊則趙附。楚、趙附則齊必懼,懼必卑辭重幣以事秦,齊附而韓、魏可虛也。」 〔注解〕 (1) 舍:音ㄕㄜˇ,通「捨」,放棄、放下。 (2) 繆:音ㄇ|ㄡˋ,錯誤。
脣亡齒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讎國。未臣而有伐之,奔命焉,死之可也。所託也則隱。且夫人之行也,不以所惡廢鄉,今子以小惡而欲覆宗國,不亦難乎?若使子率,子必辭。王將使我。」子張疾之。王問於子洩,對曰:「魯雖無以立,必有與斃,諸侯將救之,未可以得志焉。晉與齊、楚輔之,是四讎也。夫魯,齊、晉之脣,脣亡齒寒,君所知也,不救何為?」
深謀遠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己而不問,遂過而不變。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禍。子嬰孤立無親,危弱無輔。三主之惑,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當此時也,世非無深謀遠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拂過者,秦俗多忌韓之禁也,忠言未卒於口,而身糜沒矣。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闔口而不言。
張口結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淪於不測;无東无西,始於玄冥,反於大通。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闚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公孫龍1>口呿2>而不合,舌舉而不下,乃逸3>而走。 〔注解〕 (1) 公孫龍:字子秉,戰國時趙人。生卒年不詳。有白馬非馬及堅白異同之辯,平原君禮遇甚厚,所著書稱公孫龍子,列於名家。 (2) 呿:音ㄑㄩ,張口、開口。 (3) 逸:奔跑、逃走。 ◎2《莊子.天運》孔子曰:「吾乃今於是乎見龍!龍,合而成體,散而成章,乘雲氣而養乎陰陽。予口張而不能嗋1>,予又何規老哉!」...
狂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於激進與過於保守的人。《論語.子路》:「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抱朴子.外篇.逸民》:「昔狂狷華士,義不事上,隱於海隅,而太公誅之。吾子沉遁,不亦危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