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以管窺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用管闚天注音︰ㄩㄥˋ ㄍㄨㄢˇ ㄎㄨㄟ ㄊ|ㄢ漢語拼音︰yòng guǎn kuī tiān釋義︰即「以管窺天」。見「以管窺天」條。 01.《莊子.秋水》:「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闚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源) 參考詞語︰管中闚天注音︰ㄍㄨㄢˇ ㄓㄨㄥ ㄎㄨㄟ ㄊ|ㄢ漢語拼音︰guǎn zhōng kuī tiān釋義︰即「以管窺天」。見「以管窺天」條。 01.《史記.卷五八.梁孝王世家》褚少孫補曰:「不通經術知古今之大禮,不可以為三公及左右近臣。少見之人,如從管中闚天也。」 參考詞語︰持管窺天注音︰ㄔˊ ㄍㄨㄢˇ ㄎㄨㄟ ㄊ|ㄢ漢語拼音︰chí guǎn...
禍起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志.卷八.魏書.二公孫陶四張傳.公孫瓚》引漢.袁紹〈與公孫瓚書〉:「兵興州壤,禍發蕭牆,將以定霸,不亦難乎!」 參考詞語︰變起蕭牆注音︰ㄅ|ㄢˋ ㄑ|ˇ ㄒ|ㄠ ㄑ|ㄤˊ漢語拼音︰biàn qǐ xiāo qiáng釋義︰即「禍起蕭牆」。見「禍起蕭牆」條。 01.漢.陸賈《新語.術事》:「季孫貪顓臾之地,而變起蕭牆之內。」 02.明.湯顯祖《南柯記.第四○齣》:「他書後明說著,釁生他族,變起蕭牆。」 參考詞語︰釁發蕭牆注音︰ㄒ|ㄣˋ ㄈㄚ ㄒ|ㄠ ㄑ|ㄤˊ漢語拼音︰xìn fā xiāo qiáng釋義︰釁,嫌隙、爭端。「釁發蕭牆」即「禍起蕭牆」。見「禍起蕭牆」條。 01.《後漢書.卷...
瞻前顧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顧後瞻前注音︰ㄍㄨˋ ㄏㄡˋ ㄓㄢ ㄑ|ㄢˊ漢語拼音︰gù hòu zhān qián釋義︰即「瞻前顧後」。見「瞻前顧後」條。 01.唐.李商隱〈為李郎中祭舅竇端州文〉:「塞遠城迥,河窮路絕,顧後瞻前,形孤影孑。」 02.《封神演義.第五三回》:「你往我來,遭著兵刃命隨傾;顧後瞻前,錯了心神身不保。」 參考詞語︰前瞻後慮注音︰ㄑ|ㄢˊ ㄓㄢ ㄏㄡˋ ㄌㄩˋ漢語拼音︰qián zhān hòu lǜ釋義︰猶「瞻前顧後」。見「瞻前顧後」條。 01.宋.魏了翁〈靖州教授廳題名壁記〉:「居是官者,自修自明,固不為人作輟,而前瞻後慮,不亦修省之一助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憑恃、倚靠。《左傳.襄公八年》:「完守以老楚,杖信以待晉,不亦可乎?」《漢書.卷七五.李尋傳》:「外臣不知朝事,竊信天文即如此,近臣已不足杖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明白、覺醒。如:「覺悟」、「執迷不悟」、「恍然大悟」。《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三主惑而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由。如:「自古以來」、「自遠而近」。《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唐.柳宗元〈石渠記〉:「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橋其上。」
熟能生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一》1>陳康肅公2>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3>。嘗射於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4>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5>之。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6>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朱子語類.卷一○四.朱子.自論為學工夫》、《宗鏡錄.卷四五》。 (2) 陳康肅公:陳堯咨,字嘉謨,生卒年不詳,宋閬州閬中人。以氣節自任,工隸書,善射。卒謚康肅。咨,音ㄗ。...
爭先恐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爭先」:《左傳.襄公二十七年》晉1>、楚2>爭先3>。晉人曰:「晉固為諸侯盟主,未有先晉者也。」楚人曰:「子言晉、楚匹也,若晉常先,是楚弱也。且晉、楚狎4>主諸侯之盟也久矣!豈專在晉?」叔向謂趙孟曰:「諸侯歸晉之德只,非歸其尸盟也。子務德,無爭先!且諸侯盟,小國固必有尸盟者,楚為晉細,不亦可乎?」乃先楚人。 〔注解〕 (1) 晉:周代諸侯國。春秋時據有今山西省大部分與河北省西南地區,地跨黃河兩岸。後為韓、趙、魏三家所分,遂亡。 (2) 楚:國名。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3) 爭先:爭執於歃血盟誓的先後。 ...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找尋、探索、設法得到。如:「尋求」、「探求」、「實事求是」、「緣木求魚」。《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澆水。如:「灌溉」。《莊子.逍遙遊》:「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