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4.88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敗塗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劉季1>乃書帛射城上,謂沛2>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3>。今父老雖為沛令守,諸侯並起,今屠沛。沛今共誅令,擇子弟可立者立之,以應諸侯,則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無為也。」父老乃率子弟共殺沛令,開城門迎劉季,欲以為沛令。劉季曰:「天下方擾,諸侯並起,今置將不善,壹敗塗地。吾非敢自愛,恐能薄4>,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願更相推擇可者。」蕭、曹5>等皆文吏,自愛,恐事不就,後秦種族6>其家,盡讓劉季。……眾莫敢為,乃立季為沛公。 〔注解〕 (1) 劉季:劉邦(西元前247∼前195),字季,沛縣豐邑人,漢代開國之君,也是中國第一位平民皇帝。秦末群雄並起,劉邦亦起兵於沛,...
偃武修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wén釋義︰猶「偃武修文」。見「偃武修文」條。 01.《漢書.卷八九.循吏傳.黃霸》:「太尉官罷久矣,丞相兼之,所以偃武興文也。」 參考詞語︰修文偃武注音︰ㄒ|ㄡ ㄨㄣˊ |ㄢˇ ㄨˇ漢語拼音︰xiū wén yǎn wǔ釋義︰即「偃武修文」。見「偃武修文」條。 01.《隋書.卷四八.楊素列傳》:「我有隋之御天下也,于今二十有四年,雖復外夷侵叛,而內難不作,修文偃武,四海晏然。」 02.《三國演義.第九八回》:「陛下初登寶位,未可動兵。只宜修文偃武,增設學校,以安民心。」 參考詞語︰文修武偃注音︰ㄨㄣˊ ㄒ|ㄡ ㄨˇ |ㄢˇ漢語拼音︰wén xiū wǔ yǎn釋義︰即「偃武修文」。見...
言聽計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1>楚已亡龍且,項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說齊王信曰:「天下共苦秦久矣,相與勠力擊秦。秦已破,計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今漢王復興兵而東,侵人之分,奪人之地,已破三秦,引兵出關,收諸侯之兵以東擊楚,其意非盡吞天下者不休,其不知厭足如是甚也。且漢王不可必,身居項王掌握中數矣,項王憐而活之,然得脫,輒倍約,復擊項王,其不可親信如此。今足下雖自以與漢王為厚交,為之盡力用兵,終為之所禽矣。足下所以得須臾至今者,以項王尚存也。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項王今日亡,則次取足下。足下與項王有故,何不反漢與楚連和,參分天下王之?今釋此時,而自必於漢...
解衣推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楚已亡龍且,項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說齊王信曰:「天下共苦秦久矣,相與勠力擊秦。秦已破,計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今漢王復興兵而東,侵人之分,奪人之地,已破三秦,引兵出關,收諸侯之兵以東擊楚,其意非盡吞天下者不休,其不知厭足如是甚也。且漢王不可必,身居項王掌握中數矣,項王憐而活之,然得脫,輒倍約,復擊項王,其不可親信如此。今足下雖自以與漢王為厚交,為之盡力用兵,終為之所禽矣。足下所以得須臾至今者,以項王尚存也。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項王今日亡,則次取足下。足下與項王有故,何不反漢與楚連和,參分天下王之?今釋此時,而自必於漢以擊楚...
憂心如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心憂慮有如火在焚燒。比喻非常焦慮不安。三國魏.曹植〈釋愁文〉:「予以愁慘,行吟路邊,形容枯悴,憂心如焚。」《三國演義》第八○回:「憂心如焚,命不久矣。」也作「憂心如惔」。
艱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困難辛苦。唐.李白〈陳情贈友人〉詩:「英豪未豹變,自古多艱辛。」《三國演義》第一四回:「東都荒廢久矣,不可修葺;更兼轉運糧食艱辛。」也作「艱苦」。
起死回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撟然而不下,乃以扁鵲言入報虢君。虢君聞之大驚,出見扁鵲於中闕,曰:「竊聞高義之日久矣,然未嘗得拜謁於前也。先生過小國,幸而舉之,偏國寡臣幸甚。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弃捐填溝壑,長終而不得反。」言未卒,因噓唏服臆,魂精泄橫,流涕長潸,忽忽承睫,悲不能自止,容貌變更。……扁鵲1>乃使弟子子陽厲鍼砥石2>,以取外三陽五會3>。有閒4>,太子蘇5>。乃使子豹為五分之熨6>,以八減之齊7>和煮之,以更熨8>兩脅下。太子起坐。更適陰陽9>,但服湯二旬10>而復故。故天下盡以扁鵲為能生11>死人。扁鵲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當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注解〕 (1) 扁鵲:姓秦,名...
兵連禍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莽將嚴尤諫曰:「臣聞匈奴為害,所從來久矣,未聞上世有必征之者也。後世三家周、秦、漢征之,然皆未有得上策者也。周得中策,漢得下策,秦無策焉。當周宣王時,獫允內侵,至于涇陽,命將征之,盡境而還。其視戎狄之侵,譬猶蚊虻之螫,敺之而已。故天下稱明,是為中策。漢武帝選將練兵,約齎1>輕糧,深入遠戍,雖有克獲之功,胡輒報之,兵連禍結三十餘年,中國罷耗2>,匈奴亦創艾3>,而天下稱武,是為下策。秦始皇不忍小恥而輕民力,築長城之固,延袤萬里,轉輸之行,起於負海,疆境既完,中國內竭,以喪社稷,是為無策。……」 〔注解〕 (1) 約齎:輕裝。齎,音ㄐ|。 (2) 罷耗:疲勞耗弱。罷,...
侵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入侵別國的領土。《文選.司馬相如.喻巴蜀檄》:「蠻夷自擅,不討之日久矣!時侵犯邊境,勞士大夫。」《薛仁貴征遼事略》:「朕驅兵五十餘萬,非貪疆好土,侵犯外國,因汝興師,令軍民勞役。」
師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尊師重道之理,從師問學之道。唐.韓愈〈師說〉:「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