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強不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孔子家語.卷一.五儀解》:「仁義在身而色無伐,思慮通明而辭不專。篤行信道,自強不息。」
弊帚自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忠心,他吃下肉羹。由這二個故事來看,誰比較仁慈呢?如果放縱兵士胡作非為,那就失去斬殺將領撫慰百姓的仁義之心了。」後來「敝帚自珍」這句成語,就從劉禹話中「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東西雖不好,卻因為是自己所擁有,故非常珍視。
老生常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老生常談」原作「老生常譚」。三國時代,魏國有個名叫管輅的人,他從小對天文、星象、占卜很有興趣;長大後,更對《周易》極有研究,常幫人占卜,十分靈驗。有一天吏部尚書何晏請管輅到家中替他占卜,尚書鄧颺也在場作陪。何晏對管輅說:「請你算算我有沒有升到三公高位的機會?還有,我最近常夢到有數十隻青蠅往我鼻子撲,不知是什麼預兆?」管輅聽了就講了一套仁義道德的道理,並且告訴何晏,只要依循先古聖賢的作為,就能名列三公,青蠅也可馬上驅除了。一旁的鄧颺聽了,就說:「都是些老書生的尋常言論,一點新意都沒有。」後來「老生常談」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時常聽到,了無新意的老話。
自暴自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言行違背仁義。語本《孟子.離婁上》:「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後多指自甘墮落,不求上進。《紅樓夢》第四八回:「探春黛玉都笑道:『誰不是頑,難道我們是認真作詩呢。若說我們認真成了詩,出了這園子,把人的牙還笑倒了呢!』寶玉道:『這也算自暴自棄了。』」《文明小史》第一二回:「今諸君不勉圖進步,忽然半途而廢起來,不但對不住某君,而且亦自暴自棄太甚!」
敝帚千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忠心,他吃下肉羹。由這二個故事來看,誰比較仁慈呢?如果放縱兵士胡作非為,那就失去斬殺將領撫慰百姓的仁義之心了。」後來「敝帚自珍」這句成語,就從劉禹話中「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東西雖不好,卻因為是自己所擁有,故非常珍視。
心悅誠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人,生於周烈王四年,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創「性善」之說,後世尊稱為「亞聖」。在政治方面,他提倡王道,重仁義,輕功利。在《孟子.公孫丑上》載有:孟子認為,假借仁的名義而用武,這叫做「霸」;要完成霸業,必須有大國作基礎。用美德來推行仁政,這叫做「王」;要完成王業,不必等到國家強大。因為施行王道,以德服人,所以商湯只有七十方的土地,文王只有一百方里的地,就成功了。用武力來征服人,被征服的人不是從心裡服從,只是因為力量不足;用道德仁義使人服從,那些歸順的人是內心裡感到喜悅而且誠意歸服,就像孔子的眾多學生信服孔子那樣。後來「心悅誠服」這句成語,就孟子話中「中心悅而誠服也」演變...
移風易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易俗」條。 01.《史記.卷一一二.平津侯主父列傳.主父偃》:「嚮使秦緩其刑罰,薄賦斂,省繇役,貴仁義,賤權利,上篤厚,下智巧,變風易俗,化於海內,則世世必安矣。」 02.《北史.卷二一.崔宏列傳》:「太祖用漠北淳朴之人,南入漢地,變風易俗,化洽四海,自與羲、農、舜、禹齊烈,臣豈能仰名?」 參考詞語︰變風改俗注音︰ㄅ|ㄢˋ ㄈㄥ ㄍㄞˇ ㄙㄨˊ漢語拼音︰biàn fēng gǎi sú釋義︰猶「移風易俗」。見「移風易俗」條。 01.漢.王符《潛夫論.三式》:「故凡欲變風改俗者,其行賞罰者也,必使足驚心破膽,民乃易視。」 參考詞語︰風移俗改注音︰ㄈㄥ |ˊ ㄙㄨˊ ㄍㄞˇ漢語拼音︰fēng...
假道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偽君子。滿口仁義道德,實際行為卻反其道的人。《明史.卷二八二.儒林列傳一.邵寶列傳》:「學以洛、閩為的,嘗曰:『吾願為真士大夫,不願為假道學。』」
坐井觀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文學家韓愈曾經寫了一篇〈原道〉的文章,來說明儒家道的原義,藉此來駁斥老子崇尚虛無的道。他在文章中首先就「仁、義、道、德」的內涵下個定義:仁就是博愛的精神;義就是對的行為;循一定原則去做就是道;充實於內心,不假外求的本性就是德。仁和義的標準是不變的,道和德的解說則會因角度不同而有所差異。就如老子也講道德,但他所說的道德是拋棄仁和義的,這只是種個人的說法,不能像儒家的道德,能成為天下的公論。至於老子會對仁義有所輕視,倒也不是老子故意要去毀謗,那是因為老子像坐在井底,所看到的天自然就小了。後來就從這裡演變成「坐井觀天」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人眼界狹小,見識不廣。
橫行霸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橫行」,不循正道而行。語出《周禮.秋官.野廬氏》。「霸道」,與王道相反。指不顧仁義,以極權統治。※語或出《史記.卷六八.商君列傳》。「橫行霸道」形容凶橫不講理。 △「作威作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