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過自菲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度看輕自己,不知自重。見「妄自菲薄」條。01.宋.李覯〈富國策〉其一:「語後世之盛王,必稱文、景,其故何哉?以能適時之變,過自菲薄而然也。」
文過遂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文過飾非」之典源,提供參考。 1、「文過」:《論語.子張》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1>。」 〔注解〕 (1) 文:音ㄨㄣˋ,掩飾。 2、「飾非」:《莊子.盜跖》柳下季曰:「先生言為人父者必能詔其子,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子不聽父之詔,弟不受兄之教,雖今先生之辯,將奈之何哉!且跖1>之為人也,心如涌泉,意如飄風,強足以距敵2>,辯足以飾3>非,順其心則喜,逆其心則怒,易辱人以言。先生必无往。」 〔注解〕 (1) 跖:盜跖,生卒年不詳。柳下季的弟弟,春秋時的大盜,生性暴虐,橫行天下。跖,音ㄓˊ。 (2) 距敵:抗敵。距,通「拒」。 (3) 飾:遮掩、偽裝。
萬世一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亂燕,以定身封5>,此百代之一時也。」君曰:「所道攻燕,非齊則魏。魏、齊新怨楚,楚君雖欲攻燕,將道何哉?」對曰:「請令魏王可。」君曰:「何如?」對曰:「臣請到魏,而使所以信之。」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晉.袁宏《後漢紀.卷二二》、《晉書.卷八○.王羲之列傳》。 (2) 北兵:向北出兵。 (3) 德:施恩。 (4) 踐:滅除。 (5) 身封:所受的封賞。〔參考資料〕 ■晉.袁宏《後漢記.卷二二》夫人生合天地之道,感於事動性之用也,故動用萬方,參差百品,莫不順乎道,本乎情性者也。是以為道者,清淨無為,少思少欲,沖其心而守之,雖爵以萬乘,養以天下,不榮也;為德者,言而不華,默而有信...
前事不忘,後代之元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自將軍以上,不為近大夫。』今臣之名顯而身尊,權重而眾服,臣願捐功名去權勢以離眾。」襄子恨然曰:「何哉?吾聞輔主者名顯,功大者身尊,任國者權重,信忠在己而眾服焉。此先聖之所以集國家,安社稷乎!子何為然?」張孟談對曰:「君之所言,成功之美也。臣之所謂,持國之道也。臣觀成事2>,聞往古,天下之美同3>,臣主之權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君若弗圖4>,則臣力不足。」愴然有決色。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賈誼《新書.卷一.過秦下》。 (2) 成事:已成的事。指過往的事。 (3) 美同:有美而同。 (4) 圖:謀劃、打算。〔參考資料〕 漢.賈誼《新書.卷一.過秦下》鄙諺...
足高氣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孟嘗君2>曰:「君豈受楚3>象床哉?」孟嘗君曰:「然。」公孫戍4>曰:「臣願君勿受。」孟嘗君曰:「何哉?」公孫戍曰:「小國所以皆致相印於君者,聞君於齊5>能振達貧窮,有存亡繼絕6>之義。小國英桀7>之士,皆以國事累8>君,誠說9>君之義,慕君之廉也。今君到楚而受象床,所未至之國,將何以待君?臣戍願君勿受。」孟嘗君曰:「諾。」公孫戍趨而去。未出,至中閨10>,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無受象床,甚善。今何舉足之高,志之揚也?」公孫戍曰:「臣有大喜三,重11>之寶劍一。」孟嘗君曰:「何謂也?」公孫戍曰:「門下12>百數,莫敢入諫,臣獨入諫,臣一喜;諫而得聽,臣二喜;諫而止君之過,臣三喜。輸象床,郢...
何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什麼。《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蓋鍾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鼓琴,何則?士為知己者用。」《文選.王襃.四子講德論》:「是以聖主不遍窺望而視以明,不殫傾耳而聽以聰,何則?淑人君子,人就者眾也。」也作「何哉」。
千歲一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亂燕,以定身封5>,此百代之一時也。」君曰:「所道攻燕,非齊則魏。魏、齊新怨楚,楚君雖欲攻燕,將道何哉?」對曰:「請令魏王可。」君曰:「何如?」對曰:「臣請到魏,而使所以信之。」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晉.袁宏《後漢紀.卷二二》、《晉書.卷八○.王羲之列傳》。 (2) 北兵:向北出兵。 (3) 德:施恩。 (4) 踐:滅除。 (5) 身封:所受的封賞。〔參考資料〕 ■晉.袁宏《後漢記.卷二二》夫人生合天地之道,感於事動性之用也,故動用萬方,參差百品,莫不順乎道,本乎情性者也。是以為道者,清淨無為,少思少欲,沖其心而守之,雖爵以萬乘,養以天下,不榮也;為德者,言而不華,默而有信...
生靈塗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生靈塗炭」。見「生靈塗炭」條。01.宋.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卷一:「自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生靈塗地,其故何哉?」 
譎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遊說時的權詐變化。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論說》:「陸氏直稱『說煒燁以譎誑』,何哉?」
縱過飾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文過飾非」之典源,提供參考。 1、「文過」:《論語.子張》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1>。」 〔注解〕 (1) 文:音ㄨㄣˋ,掩飾。 2、「飾非」:《莊子.盜跖》柳下季曰:「先生言為人父者必能詔其子,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子不聽父之詔,弟不受兄之教,雖今先生之辯,將奈之何哉!且跖1>之為人也,心如涌泉,意如飄風,強足以距敵2>,辯足以飾3>非,順其心則喜,逆其心則怒,易辱人以言。先生必无往。」 〔注解〕 (1) 跖:盜跖,生卒年不詳。柳下季的弟弟,春秋時的大盜,生性暴虐,橫行天下。跖,音ㄓˊ。 (2) 距敵:抗敵。距,通「拒」。 (3) 飾:遮掩、偽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