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趾高氣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孟嘗君2>曰:「君豈受楚3>象床哉?」孟嘗君曰:「然。」公孫戍4>曰:「臣願君勿受。」孟嘗君曰:「何哉?」公孫戍曰:「小國所以皆致相印於君者,聞君於齊5>能振達貧窮,有存亡繼絕6>之義。小國英桀7>之士,皆以國事累8>君,誠說9>君之義,慕君之廉也。今君到楚而受象床,所未至之國,將何以待君?臣戍願君勿受。」孟嘗君曰:「諾。」公孫戍趨而去。未出,至中閨10>,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無受象床,甚善。今何舉足之高,志之揚也?」公孫戍曰:「臣有大喜三,重11>之寶劍一。」孟嘗君曰:「何謂也?」公孫戍曰:「門下12>百數,莫敢入諫,臣獨入諫,臣一喜;諫而得聽,臣二喜;諫而止君之過,臣三喜。輸象床,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奈。《詩經.邶風.北門》:「天實為之,謂之何哉!」《戰國策.齊策一》:「受薛於先王,雖惡於後王,吾獨謂先王何乎?」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策.趙策一》1>張孟談既固趙宗,廣封疆,發五百,乃稱簡之塗以告襄子曰:「昔者,前國地君之御有之曰:『五百之所以致天下者,約兩主勢能制臣,無令臣能制主。故貴為列侯者,不令在相位,自將軍以上,不為近大夫。』今臣之名顯而身尊,權重而眾服,臣願捐功名去權勢以離眾。」襄子恨然曰:「何哉?吾聞輔主者名顯,功大者身尊,任國者權重,信忠在己而眾服焉。此先聖之所以集國家,安社稷乎!子何為然?」張孟談對曰:「君之所言,成功之美也。臣之所謂,持國之道也。臣觀成事2>,聞往古,天下之美同3>,臣主之權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君若弗圖4>,則臣力不足。」愴然有決色。 〔注解〕 (1) 典故或...
生靈塗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宋.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卷一》:「自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生靈塗地,其故何哉?」 參考詞語︰民生塗炭注音︰ㄇ|ㄣˊ ㄕㄥ ㄊㄨˊ ㄊㄢˋ漢語拼音︰mín shēng tú tàn釋義︰猶「生靈塗炭」。見「生靈塗炭」條。 01.元.鄭光祖《伊尹耕莘.楔子》:「因為下方自孔甲以來,後至履癸,不修德政,暴戾頑狠,諸侯多叛,至於禽鳥走獸不安,民生塗炭。」 參考詞語︰塗炭生民注音︰ㄊㄨˊ ㄊㄢˋ ㄕㄥ ㄇ|ㄣˊ漢語拼音︰tú tàn shēng mín釋義︰猶「生靈塗炭」。見「生靈塗炭」條。 01.明.沈采《千金記.第二六齣》:「狂秦暴虐,塗炭生民,毒起干戈,雲遶寰宇。」
師心自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適越4>而昔至也。是以無有為有。無有為有,雖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獨且奈何哉! 〔注解〕 (1) 芒:通「茫」,不了解、一無所知。 (2) 成心:成見,即對人事存有主觀之見。 (3) 師:效法、採用。 (4) 越:意當指「越國」。
歧路亡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反也。」楊子戚然變容,不言者移時,不笑者竟日。門人怪之,請曰:「羊,賤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損言笑者,何哉?」楊子不答。門人不獲所命。弟子孟孫陽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學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異若是。唯歸同反一,為亡得喪。子長先生之門,習先生之道,而不達先生之況也,哀哉!」 〔注解〕 (1) 楊子:楊朱,生卒年不詳。字子居。戰國時衛人。其書不傳,僅散見於《列子》、《孟子》諸書中而已。其學說主張「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與墨子的兼愛思想相反。 (2) 亡:音ㄨㄤˊ,失去。 (3) 黨:鄉黨,指鄉里之人。 (4) 豎:家中未成年的僮僕。 (...
自以為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盡心下》1>萬子曰:「一鄉皆稱原人焉,無所往而不為原人;孔子以為德之賊,何哉?」曰:「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同乎流俗2>,合乎汙世3>,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絜,眾皆悅4>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故曰『德之賊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荀子.榮辱》。 (2) 同乎流俗:志同於世俗的人。 (3) 汙世:汙亂的人世。 (4) 悅:喜愛。〔參考資料〕 《荀子.榮辱》凡鬥者,必自以為是而以人為非也。己誠是也,人誠非也,則是己君子而人小人也。以君子與小人相賊害也。憂以忘其身,內以忘其親,上以忘其君,豈不過甚矣哉!是人也,所謂「以狐父之戈钃牛矢」也。
一曝十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暴十寒」之典源,提供參考。 《孟子.告子上》孟子曰:「無或1>乎王之不智2>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3>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4>至矣,吾如有萌5>焉何哉?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注解〕(1) 或:通「惑」,疑惑。(2) 不智:不聰明。(3) 暴:音ㄆㄨˋ,同「曝」,曝晒。(4) 寒之者:比喻阿諛諂媚之人。(5) 萌:啟發。
聚精會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宋.袁甫〈右史直前奏事第二劄子〉:「而中外多事,蠹弊滋長,因循歲月,未臻厥成,其故何哉?君臣之間,聚精會神之意常少,而事物之來,敝精勞神之患常多,此正今日之大病也。」
卻之不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拒絕別人的邀請或贈予是不恭敬的。語本《孟子.萬章下》:「卻之,卻之為不恭,何哉?」後多用為接受他人的饋贈或邀請時的客套話。《金瓶梅》第三九回:「迭受重禮,使小道卻之不恭,受之有愧。」《文明小史》第五九回:「不怕輸,只管來。但是我卻之不恭,受之有愧。」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