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足踏實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態度,受到了當時人們的讚賞。宋神宗更為這本史書取名為《資治通鑑》,表示這部史書能作為歷代治亂興亡的借鏡。司馬光做事認真勤懇的態度,可以從這兒看出。所以有一次司馬光問他的好友邵雍,說:「你認為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邵雍便回答:「你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正是對於司馬光最貼切的讚美。後來「腳踏實地」被用來比喻做事切實穩健。
去事之戒,來事之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往今來的歷史事件,知道君臣永遠無法共享權勢,真這樣做的,未曾有過好結局。前人的教訓,正可作為我們的借鏡啊!」趙襄子在他的堅持下也只好答應。張孟談於是辭掉官職,並把名下所有封地獻還,然後就在負親這個地方耕作自足。在此事中,張孟談表現出的智慧與趙襄子表現出的英明,正因為他們能如張孟談所說:「前事之不忘,後世之師。」把歷史的教訓轉化成自己的借鏡。後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被用來指記取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作為今後行事的鑑鏡。
七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尚書》可供借鏡的七種好處。從〈六誓〉可以觀義,〈五誥〉可以觀仁,〈甫刑〉可以觀誡,〈洪範〉可以觀度,〈禹貢〉可以觀事,〈皋陶〉可以觀治,〈堯典〉可以觀美。此即七觀。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宗經》:「於是《易》張十翼,《書》標七觀。」
考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借鏡。清.江藩.漢學師承記.卷一:「棄等弁髦,蓋率履則有餘,考鏡則不足也。」
人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他人作為自己的借鏡。參見「人鑑」條。唐.元稹〈授崔郾諫議大夫制〉:「昔我太宗文皇帝,以魏徵為人鏡,而姦膽形於下,逆耳聞於上。」唐.薛逢〈伏聞令公疾愈對見延英因有賀詩遠封投獻〉詩:「皇風再扇寰區內,人鏡重開日月邊。」
按甲不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按兵不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荀子,名況,戰國時趙人。學說本於孔子,主張禮治而倡性惡之說。在〈王制〉篇中,主要闡述成就聖王的制度、管理天下的方法,以及導致國家興亡的緣由,以供君王作為借鏡。典源節錄的這一段,荀子主張:國家富足強盛時,要採取中立的態度,不要為了合縱連橫這類的外交事宜而有所偏私,並停止軍事行動,在一旁等候觀看那些殘暴不仁的國家彼此爭鬥即可。後來「按兵不動」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暫時不採取行動。
按軍不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按兵不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荀子,名況,戰國時趙人。學說本於孔子,主張禮治而倡性惡之說。在〈王制〉篇中,主要闡述成就聖王的制度、管理天下的方法,以及導致國家興亡的緣由,以供君王作為借鏡。典源節錄的這一段,荀子主張:國家富足強盛時,要採取中立的態度,不要為了合縱連橫這類的外交事宜而有所偏私,並停止軍事行動,在一旁等候觀看那些殘暴不仁的國家彼此爭鬥即可。後來「按兵不動」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暫時不採取行動。
鏡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別人的事蹟為借鏡,來警惕自己。《漢書.卷八五.谷永傳》:「願陛下追觀夏、商、周、秦所以失之,以鏡考己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