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91.15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兒童的道德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兒童的道德斷〕係瑞士發展認識論者皮亞傑(J. Piaget, 1896~1980)於一九三二年出版的法文著作,由烏歐登(Marjorie Worden)譯成英文,且於同一年由Routledge and Kegan Paul出版社刊行。
  全書共分四章,第一章探討「遊戲的規則」,認為兒童規則概念的發展,可分成動作、自我中心、合作與訂定規則等四個階段。此四階段與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的四個階段並行發展。
  第二章分析「成人的約制和道德現實觀」,認為兒童的道德斷發展因受成人的約制而發展出道德的現實觀(moral realism),即兒童行動表現的好壞係以其行動的具體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辨清楚。如:「法官要明案情,勿縱勿枉。」
迎刃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宋.朱熹〈答何叔京書〉其二四:「於此看得分明,則性情之分可見,而前日所疑,皆可迎刃而矣。」
不受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規定,案件已提起公訴、對被告無審權等情況時,法院依法認定訴訟關係不發生或消滅的決。
斷力訓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八世紀西方自然主義教育家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在其名著〔愛彌兒〕(Emile)書中,曾經談到了斷力訓練。依據盧梭的看法,十二歲至十五歲的青少年期是個人教育過程中最有價值的一個階段;此期青少年的肉體力量超越了他肉體的需求,是個人學習知識及熟習技能的最好時期,更是從事工作、接受教學及進行探究的最好時期。此期的青少年,已經到了不但要學習是什麼,而且更要學習其用處是什麼;這就意味著愛彌兒的理性與斷都需要加以訓練的時候了。盧梭提醒大人,此時不要將涉及人際關係的問題,提供給愛彌兒去斷,因為自然尚不容許這樣做。依盧梭的觀點,斷力訓練與個人理性的...
學校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校批是對公共教育與學校制度所形成的教育品質低落,以及因學校教育所產生的社會不公平等問題,所提出的反省與批。其中主要論點來自「非學校化教育」(deschooling)與批理論。
  一九六○年代中期以後。古德曼(P. Goodman)、霍爾特(J. Holt)、柏萊特(C. Bereiter)、伊利希(I. Illich)等人相繼批評公共教育制度的僵化、集團性,並主張自由的、個人化的教育。柏萊特質疑學校教師的權威角色,認為教師和一般人一樣,具有弱點與偏見,但因其身為教師即擁有塑造學生的權利,殊不合理。他強烈反對任何人將自己的決定加諸兒童,妨礙其自由發展。古德曼則相信,學校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施斛食。分別施予斛缽食物。多用於和尚祭悼亡魂時,將麵食分散給鬼魂。《水滸傳》第四五回:「兩個又戲笑了一回,和尚自出去斛送亡。」
鐵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公正嚴明,不徇私情的執法人員。如:「這位執法人員像個鐵面官,毫不徇私。」
理性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批理性論是現代西方科學哲學學說之一,是奧裔英籍學者波帕(Karl Raimund Popper)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提出,五十至六十年代對英美科學哲學界影響很大,主要反對邏輯實徵論(logical positivism)的歸納主義(inductionism)、否證論(falsificationism)或易誤論(fallibism),做為其科學哲學的理論支柱。「批理性論」一詞是由理性主義(rationalism)衍生而來,因為波帕同意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關於理性為自然立法的思想,但是認為理性加於自然的普遍性(即理論)並非必然正確,而是可否證的(falsi...
斷能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別分析事物的能力。如:「他凡事看得準,斷能力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