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11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緣故、事情的原由。如:「原因」、「起因」、「前因後果」、「事出有因」。
由於某種緣故。如:「因為」、「因故」、「因小失大」、「因公出差」、「艱困的生活因而改善。」
順應。如:「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因陋就簡」。
承襲、沿用。如:「因循」、「因襲」。
智力三元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構論(基爾福,Guildford):基爾福(Guildford)從1950年代起就不斷探討人類智能的因子結構,早期他認為智力共分內容、運思與成果等三個層面,此三個層面又各自包含了不同因子。在內容層面包括圖形、符號、語意與行為等四個小類型;在運作層面包括了評價、聚歛性思考、擴散性思考、記憶與認知等五個小類型;在成果層面包括了單位、類別、關係、系統、變換與推測等六個小類型。因此,人類的智力結構乃形成以內容、運作與結果三向度所建構而成的立方體,此立方體再...
家庭系統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庭成員彼此之間的互動為討論,其範圍包括家庭動態、組織及過程,由此觀點看家庭,比起只探究單一或片面家庭因子更為深入,且可避免過度簡化或特定化等問題。(註1)目錄1 家庭系統理論相關基本概念1.1 系統(system)1.2 整體性(wholeness)1.3 次系統(subsystem)1.4 關係(relations)1.5 界域(boundaries)1.6 家庭規則(family rules)2 參考書目 家庭系統理論相關基本概念 系統(system)在家庭系統中,家庭被視作一個由許多具一定程度相互依賴、關係密切且不...
激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論(Need Hierarchy Model)4.1.2 ERG 理論4.1.3 激勵保健理論/雙因子理論(Motivation-Hygiene Theory)4.1.4 麥克郎需求理論(Theory of Needs)4.1.5 目標設定理論(Goal-Setting Theory)4.2 激勵的過程理論(process)4.2.1 公平理論/公道理論/平等理論(Equity Theory)4.2.2 期望理論(Expectancy Theory)4.2.3 認知評價理論(Cognitive Evaluation T...
家庭壓力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家庭之影響及處理壓力事件之結果等。(一) 壓力事件-A因素凡使家庭系統中之結構、目標、角色、價值等因子改變者皆稱為壓力事件,其可能為正向或負向,可分為可預期與不可預期兩類。(二) 家庭擁有的資源-B因素家庭資源可分為「個人資源」、「家庭系統資源」及「社會支持體系資源」三類。(三) 家庭對壓力事件的界定-C因素家庭可以將壓力事件作為一挑戰或學習的機會,也可能將壓力視為絕望、困難或難以處理的。 雙ABC-X模式McCubbin及Patterson將Hill所提出之ABC-X模式再加上「時間系列」作考量,此即是將家庭面對壓力...
助人三階段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探索、洞察、行動階段。 三階段模式的假設1.決定論基因決定了人類與生俱來的各種能力;環境的正向或負向因子可以協助或阻礙潛能的發展;早年經驗發展出的依附、自尊和防衛,是人格形成的基石。2.自由意志在基因、過去經驗和外在環境的限制之下,個體仍然可以對自己的生命課題做出選擇。如果人們可以對自己的成長背景、需求和慾望有所洞察,可以強化自由意志。3.情緒、認知、行為三者是人格的重要要素,相互交織,彼此結合運作,互相影響。 三階段模式的意涵 探索階段助人者和個案建立支持性、治療性的關係,讓個案表達和探索他們的感覺,思考複雜的問題,此...
團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團體(group)係指具有相同規範、價值和期待的一群人,因共同目標、利益或其他娛樂等因子而組織,彼此規律地且有意識地互動,以達成特定目標的一群人,具有一定程度相互依賴的關係。舉凡大學社團或志同道合的朋友團體、或在中國社會中的所謂結拜兄弟等都可歸類為團體類型之一。一般而言,團體成員並非單指一群人而已,也不是將人口依照職業分類的統計類層如此簡單,團體成員間會彼此分享隸屬感。 團體定義團體的定義大致可劃分成三個成分:(1)一群人聚集在同一個地方;(2)有共同的特質;(3)是一個有集體認同的社會系統。一個團體包括超過兩人的成員,...
細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細菌(註1)1.1 影響細菌生長的環境因子(註2)1.2 細菌的繁殖1.3 參考書目 細菌(註1)細菌是自然界繁殖最快,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生物,如日常生活環境中、土壤、深海、甚至極地及缺氧的氣層都有細菌。雷文霍克是第一位細菌學家,於1677年發表一篇論文標題是「在雨水、井水、海水、雪水及胡椒侵液中所見到的小動物」事實上他所描述的就是細菌。細菌依外型來分主要有球菌、桿菌及螺旋菌三大類。細菌雖然是單細胞,但有些種類在細胞分裂後仍聚集成菌落。 影響細菌生長的環境
覆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因子路在衛被剁成肉醬,從此見到肉醬便叫人把它倒掉,不再食用。典出《禮記.檀弓上》。後比喻睹物思人。《文選.曹丕.與吳質書》:「伯牙絕絃於鍾期,仲尼覆醢於子路。」
韌力(resilienc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物遺傳成份,社會環境成份知覺環境成份和人格行為成份。從這四類成份中找到八項與個體復原力有關的保護因子分別為,學校的素質、凝聚的家庭、鄰近的資源、願意付出的成人、慣常行為的楷模、對偏差行為的高控制力、重視成就的價值、重視健康生活型態的價值。綜觀其要點乃強調個體的內在人格因素、氣質因素、對情境的知覺因素以及與情境的互動因素所形成的外在行為型態,都會直接間接地影響復原力的發生。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韌力英文關鍵字:resilience 參考資料1. 鄭峰銘(2006)。受刑人家庭復原力的探討。嘉大家庭教育研究所。網路社會學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