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身體向下倒伏。如:「趴在地上。」
萬丈高樓平地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高樓是從平地上一層一層蓋起來的。比喻萬事萬物都是從基礎做起,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逐漸發展而成。如:「俗語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只要肯從基層踏實幹起,終有成功的一天。」
痀僂承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乃凝於神,其痀僂丈人之謂乎!」 譯文孔子到楚國去,走出樹林,看見一個駝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蟬,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樣。孔子說:「先生真是巧啊!有門道嗎?」駝背老人說:「我有我的辦法。經過五、六個月的練習,在竿頭累疊起兩個丸子而不會墜落,那麼失手的情況已經很少了;疊起三個丸子而不墜落,那麼失手的情況十次不會超過一次了;疊起五個丸子而不墜落,也就會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樣容易。我立定身子,猶如臨近地面的斷木,我舉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樹枝;雖然天地很大,萬物品類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蟬的翅膀,從不思前想後左顧右盼,絕不因紛繁的萬物而改變對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接近、貼近。《水滸傳》第三回:「前不巴村,後不巴店。」《紅樓夢》第九九回:「巴著窗戶眼兒一瞧,原來寶妹妹坐在炕沿上,寶兄弟站在地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洞窟,泛指地上或建築物的坑、洞。如:「洞穴」、「幽穴」、「巖穴」。《文選.宋玉.風賦》:「空穴來風。」
一視同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文學家韓愈崇尚儒家「仁愛」學說,他在〈原人〉一文裡論述到世間分天、地、人三個部分,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天上有日月星辰,地上有草木山川,人間有夷狄禽獸。天為日月星辰的主人,地為草木山川的主人,而人則為夷狄禽獸的主人。人既為夷狄禽獸之主,就必須廣施仁道,不分種類、不分遠近,才不失為夷狄禽獸之主。所以聖人看待夷狄禽獸都是同等的,一樣施與仁愛。「一視同仁」就是從文中「聖人一視而同仁」一句摘錄而成的成語,後用於指平等待人,不分親疏厚薄。
打草驚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筆在案卷上寫下了他此刻內心的真實感受:“汝雖打草,吾已驚蛇。”寫罷,他手一松,癱坐在椅子上,筆也掉到地上去了。   解釋 比喻做事洩密而驚動對方。 詞意 相似:操之過急、因小失大相反:欲擒故縱 例句 警方沒有向媒體透漏這次的逮捕行動,是為了不打草驚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接近地面的水蒸氣,遇冷而凝結成的白色結晶細微顆粒。[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唐.李白〈靜夜思〉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陸地上高起的部分。如:「崇山峻嶺」。《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吳師奔,登山以望,見楚師不繼復逐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彎曲兩腿,臀部虛坐而不著地。[例]蹲在地上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