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3.75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敗塗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旦戰敗身死,將會是肝腦塗滿大地。後用「一敗塗地」形容做事失敗,到了無法收拾的地步。塗地,指肝腦塗滿地上,意味悽慘無比。 3. 成語故事據《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載,劉邦為沛縣豐邑人,秦末,離開家鄉,流亡在外。後因沛縣縣令的號召,帶著上百名徒眾,準備回鄉響應陳涉的起義。但當大批人馬抵達時,縣令又反悔了,令人將城門關閉,不讓他們進來。劉邦於是寫了一封給城中父老的信,綁在箭上,射入城裡,信中說:「大家苦於秦朝的暴政已經很久了,你們如今雖然奉命替縣令守城,但現在各地諸侯都起義了,馬上會來屠城。此時大家只有合力把縣令殺掉,選擇...
滾瓜爛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滾落在地上的瓜,熟透了。比喻極為純熟流利。《儒林外史》第一一回:「十一、二歲就講書、讀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讀的滾瓜爛熟。」《文明小史》第八回:「他親手註過的〈大學〉,親手點過的《康熙字典》,雖然不至於通部滾瓜爛熟,大約一部之中,至少亦有一半看熟在肚裡,不然怎麼能夠脫口而出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熊(bear) (註1)1.1 北極熊1.2 棕熊1.3 關鍵字1.4 參考書目 熊(bear) (註1)1. 熊是最大的食肉目動物,但同時也是食肉目動物中食物最雜的一群,因為無法經常找到肉來維持龐大身軀所需要的能量,所以牠們已經適應了繁雜的各種食物,熊擁有龐大的身軀,牠們之中有陸地上最大的肉食性動物。與大多哺乳類動物較不同的是,熊的腿較短,走路時全腳掌著地。這種結構可讓熊可以用後肢站立,順便觀察形勢。實際上,熊的視力和聽力都很差,但嗅覺卻很出色。2. 夏末秋初時,熊會大量進食,等到冬天時,牠們會隱居到洞穴中冬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鷗目鷗科鳥類的通稱。種類繁多,體型大小不一。羽毛大多以白色為主。頭、背、尾呈黑或灰色。嘴的前端彎曲如鉤。趾間有蹼,善游水。翼長,善於飛行,但很少飛到遠洋地區。大多在陸地上繁殖和覓食,雜食性,素有「海邊的清道夫」之稱。
無孔不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孔不入」就是任何空隙沒有不鑽進去的,在清朝李鑑堂《俗語考原》記載了蘇東坡曾自喻如:「水銀瀉地,無孔不入。」以說明他無所不通達。要了解這個比喻,得從水銀的性質了解起。水銀這種物質,表面張力很大,比水的表面張力大七倍,一杯水倒在地上時會趨向成一灘水的狀態,相反水銀卻會趨向形成水銀滴,而且一遇孔隙便滾動而入,所以說「無孔不入」。這句話也可以寫成「水銀瀉地,無竅不入」,例如:清代方苞編了《正嘉四書文》一書,在卷四中收錄了歸有光的文章,其中論述到《中庸》的「喜怒哀樂之未發」,就說他讀了宋人「五子書」,融洽貫串,拿起筆寫下心得,有如「水銀瀉地,無竅不入」。後來「無孔不入」自行獨立成一句成語,原本是無所...
有志竟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宋.陳著〈代天寧寺起大殿疏〉:「報恩係四明甲剎,平地上突起山林。正殿邽三世如來,半天裡翬飛棟宇,無奈劫風扇燎,盡隨烈焰歸空。數百年好介規模,幾時得復?萬般事在人手段,有志竟成。」
種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太陽曝曬下,終究因為過度扭曲而爆裂,種子即被拋到空中。(註2) 自動鑽入土中野宴麥的種子一旦掉落到地上,會自動鑽入土壤,以免對動物發現和吃掉。野燕麥種子的硬芒在天氣乾燥時捲曲,在天氣潮溼時則舒展。硬芒的捲曲和舒展可將種子推入土中1~2公分。(註2) 蒲公英的降落傘在植物播散種子的所有方法中,蒲公英的空降法堪稱為表率。一株蒲公英可結出上百枚種子,其中少數種子可飄行10多公里。故蒲公英得以成為一種繁殖效率最高的植物,如今在北美洲,草地和路邊隨處可見蒲公英。(註2)世界上最大的種子世界上最大的種子為海椰的椰子果,每顆重達18...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馬。《墨子.兼愛下》:「人之生乎地上之無幾何也,譬之猶駟馳而遇隙也。」《禮記.三年問》:「若駟之過隙,然而遂之,則是無窮也。」
班荊道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班,布置。荊,楚地出產的木材。相傳伍舉和聲子在鄭國野外相遇,把荊條鋪在地上,一起坐下吃東西,並談回楚國的事。典出《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後形容朋友在途中相遇,互敘舊情。也作「班荊道舊」、「班荊椒舉」、「椒舉班荊」。
手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腕以上到肩胛的部分,分上下兩段,肘以上是上臂,肘以下是下臂。《三國演義》第一二回:「操用手托梁推放地上,手臂鬚髮,盡被燒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