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力水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力場中,氣體作用在物體面上之力差可予以忽略,而在液體中,因靜力乃隨深度而變,因此,為求應用上的方便,一般乃將液體力p(因次式為F/L2,F示力的基本因次,L為長度之基本因次)除以液體單位體積重量γ,換為長度因次L,稱為力水頭p/γ,以利於表示或計量。
力中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一平板之一面與靜止的液體接觸的緣故而所受之力稱為靜液力。由於靜液力垂直於該平板,分佈於該平板上的靜液力即構成平行力,而這個平行力必可合成為一合力,這個合力即為靜液力,而靜液力之作用點稱為力中心。如果與靜止液體接觸的平板與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為,該平板之形心離自由面之深度為hCG的情況下,如圖中所示以該平板之形心CG為原點,設xy軸,則其力中心CP之位置可用下列二式表示:
      
  而上述中之Ixx=∫y2dA,Ixy=∫xydA,A為該平板之面積,只要x、y軸之中,任意一個軸是對稱軸,則Ixy等於零,換言之xCP等於零,亦即力中心位於y軸上,又...
力學名詞。沈浸於液體中的物體,其表面所受液體總力之中心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施加力。如:「上司在工作上對他施,希望他做事能更積極一點。」
滲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半透膜隔開溶液與純溶劑時,溶劑之分子會穿透半透膜向溶液移動,發生所謂滲透之現象,若加在原溶液上,使其恰能阻止溶劑分子進入溶液所需之外稱為滲透。溶液的滲透與溶液的濃度成正比之關係,是稀溶液的一個依數性質(colligative property),也就是說,滲透與溶液單位體積內溶質的莫耳數相關,而與溶質之本性無關。在一定的溫度下求得溶液之滲透,可用以求得該溶液中溶質之分子量。
  滲透平衡,係關於溶解溶質於溶劑中,導致蒸氣的降低。成份1表溶劑,成份2表溶質。溶液中溶劑的化勢(chemical potential)低於純溶劑的化勢(溫度與力維持定值時),當薄膜兩側力相同時,溶劑會由α相流到β相,惟當力p(β)等溫增大時,達相平衡狀態,便可阻溶劑之流動,即兩邊化勢相等。因此,在等溫之下,為使溶液中溶劑的化勢與純溶劑相等。所需增大的力,稱為滲透(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氣的重量所產生的力。參見「大氣力」條。
黑雲城城欲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黑雲在城上,城好像要垮了。借以比喻戰事危急猶如烏雲蓋頂,幾乎要把城頭垮。語出唐.李賀〈雁門太守行〉:「黑雲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後引喻為因惡勢力造成緊張的局面。如:「如今情況緊急,已到黑雲城城欲摧的關頭,走與不走,要趕快下決定,不能再拖了。」
蒸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密閉容器內的液體,在定溫下,表面水分子會不斷蒸發,形成蒸氣,而蒸氣也會落回水中;當水分子形成蒸氣的速率與蒸氣回反水面的速率相等時,密閉容器內的蒸氣達到平衡,此時液面上的蒸氣力稱為「蒸氣」。蒸氣增至與大氣相等時,則有沸騰的現象產生。
超臨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熱力學上,臨界力定義為物質處於臨界狀態的力,而通過臨界力的等力線,稱為臨界力線。如圖所示,在N點是臨界力線上的反曲點,稱為臨界點,在臨界點的溫度稱為臨界溫度。所以臨界力也就是液體在臨界溫度時的飽和蒸汽,而高於臨界力以上的蒸汽稱為超臨界。在超臨界力下,純物質不會以液相及汽相平衡共存。
聲音力位準(音位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Lp或SPL表示:
  SPL=Lp=10 log P2/ p02或SPL=20 log P/ P0
  其中P0=2×10-5N/ m2=0.0002μbars(dyne/ cm2)為基本音,相當人耳所能查覺最小音。一般聲音力位準又稱之為「音量」或「噪音音級」。
力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控制電的方法是使用電容器、電阻、真空管及各種開關(switch),而控制流體(如水、油、空氣或水蒸汽等)的方法係使用閥(valve)。閥的種類雖然很多,但依其功能分,則可歸納為三大類:力控制閥(pressure control valves)、流量控制閥(flow control valves)及方向控制閥(directional control valves)。所謂力控制閥即被用以調整管路中力的閥,亦可再細分為兩大類:洩閥(pressure relief valves)及減閥(pressure reducing valves)。洩閥之閥門在正常情況下係關閉的,只在管路中之力...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