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49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王侯將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爺侯爵將軍宰相。泛指顯要的高官。《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若不情願時,任你王侯將相,大捧的銀子送他,他正眼兒也不看。」
拜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態度恭敬的致謝。《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紅樓夢》第六八回:「等事妥了,少不得我們娘兒們過去拜謝。」
沸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聲雜亂,議論紛紛,如水沸騰一般。《水滸傳》第二四回:「我前日在街上聽得人沸沸地說道:『景陽岡上一個打虎的壯士,姓武,縣裡知縣參他做個都頭。』」也作「誹誹」。
國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國犧牲生命的人。唐.張說〈祭石嶺戰亡兵士文〉:「痛茲壯士,翦為國殤。」
髮上衝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羽聲忼慨,士皆瞋目,髮盡上指冠。於是荊軻就車而去,終已不顧。〔參考資料〕 《莊子.盜跖》孔子下車而前,見謁者曰:「魯人孔丘,聞將軍高義,敬再拜謁者。」謁者入通,盜跖聞之大怒,目如明星,髮上指冠,曰:「此夫魯國之巧偽人孔丘非邪?為我告之:『爾作言造語,妄稱文武,冠枝木之冠,帶死牛之脅,多辭繆說,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脣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學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儌倖於封侯富貴者也。子之罪大極重,疾走歸!不然,我將以子肝益晝餔之膳!』」
兩端首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毀謗灌夫招聚天下豪傑,分明是存有謀反之心,應該處死;魏其侯則說,灌夫為國家立下許多戰功,是國家的忠臣壯士,不該為了酒醉鬧事這種小錯就處死。景帝聽完了雙方的爭論之後,對如何處罰灌夫仍猶豫不決,便下令退朝。武安侯對於景帝行事優柔寡斷很不滿,就對別人生氣的說:「竇嬰只是一個老傢伙,何必為了他而畏首畏尾、猶豫不決呢?」後來「首鼠兩端」被用來形容猶豫不決的樣子。
出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出面干預。《水滸傳》第四四回:「戴宗道:『我弟兄兩個也是外鄉人,因見壯士仗義之心,只恐一時拳手太重,誤傷人命,特地做這個出場,請壯士酌三杯,到此相會結義則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弓。唐.韓愈〈雪後寄崔二十六丞公〉詩:「腦脂遮眼臥壯士,大弨挂壁無由彎。」
無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沒有正當理由。《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此壯士也。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於此。」《三國演義》第二二回:「今棄獻捷良策,而興無名之兵,竊為明公所不取。」
大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享有極高的名譽聲望。《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文選.孔融.論盛孝章書》:「孝章要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人所共稱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